Tuesday, November 6, 2012

上班族困境

有一位上班族朋友告诉我,他希望私人界的退休年龄可以延长到60岁,因为他盘算过了,如果55岁就退休,他就无法供完房贷,也无法应付孩子们的大学费用。
 
如果能够延长多五年,那么,大儿子就来得及大学毕业,房贷也所剩无几,而且公积金多缴了五年,退休的保障就会多一些,顾虑也会少一点。
 
朋友才四十出头,离开退休还有十多年的光景,既然已经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可以从现在开始,就积极的储蓄为将来做好准备,为何要把希望寄托在退休年龄的延长呢?
 
储蓄很少
 
他解释说,自从有了孩子后,他就认真的考虑这问题,而且也开始努力的储蓄。可惜,事与愿违,总是有那么多的理由,非得动用这笔储蓄钱不可。
 
结果,到了今天,孩子都入学了,储蓄的成绩还是惨不忍睹,只差没有变成卡奴而已。过去的努力已经不能见效,未来怎么还可以指望它呢,无奈之下,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薪水上。
 
但是,还是有隐忧,因为到了退休的年龄,不管你是多么的不情愿,你还是要被迫离开工作岗位,美其名是退休,其实是被革职。
 
这就是帮人打工的悲哀,不管薪水对你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时间一到,它就会停止,所以只好期待当局改变政策,救苦救难,让退休年龄获得延长。
 
薪酬偏低
 
朋友面对的困境,也是许多上班族所面对的困境。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储蓄,而是现实环境的不允许,归根究底,问题的所在,就是偏低的薪酬待遇。
 
朋友告诉我,在这功利社会,除非你能够有苦行僧的耐力,可以不吃人间烟火,可以不受世俗的影响,那么,你才有机会存到钱。一个人生活也许还有一点机会,如果是一个家庭,难度就大大地提高,因为你总不能要求家庭成员,包括小孩都跟你一样活受罪吧。
 
朋友觉得,他的薪水收入只够勉强应付日常的生活所需,所以存不到钱不是他的错,而是老板的错,谁叫老板给的薪水这么低!
 
是不是很矛盾?一边厢埋怨老板给的薪水低,一边厢又希望老板延长自己的退休年龄。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自己来做老板呢?
 
朋友接着说,现在还有那一个行业可以做?每个行业都是那么的竞争,每个行业都有它的龙头老大,那里还有机会给我去创业,给我去发挥?而且我也没有创业的本钱。
 
自己做老板
 
这就是很多人的心声,大家都知道工字不出头,要过好日子,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自己做老板,时间可以自己控制,每一分的努力,都是为自己而奋斗,所赚的钱都是属于自己的。
 
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要去帮人家打工?为什么大家还是争先恐后的去攀爬企业楼梯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父母师长从小就灌输我们这样的思想:要努力的求学,将来才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将来可以出人头地,但是,如何才可以出人头地呢?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想到同样的方法: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努力读书就可以了。只要考获优异的成绩,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至于好的工作,为什么就可以出人头地呢?
 
却没有人去研究个中的道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也许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Monday, November 5, 2012

从马来西亚 “能” 到马来西亚 “笨”??

专门研究亚洲经济、商业、文化与政治的澳籍知名作家与评论员Michael Backman 在其2008年出版的著作 “Asia Future Shock” 一文 “From Malaysia Boleh to Malaysia Bodoh” 中,再一次对马来西亚的政治乱象提出了尖锐而实在的批评。

【从马来西亚 “能” 到马来西亚 “笨” 】

马来西亚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真是不应该。很少国家在宣布独立时就具备各种发展条件 —— 充足的水供,在国际航道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庞大的木材、锡米、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前景看俏的热带油种植,如棕榈油,以及根据英国侵权法拟定的法律制度。其实,马来西亚在许多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她绝对可以做得更好!很多时候,马来西亚会倾向于花费在购买一些只是表面看起来成功的点缀品—— 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多余的超大型国际机场等等,而不是着重于取得实质的成功。

其中一种用于支付这些庞大开销的商品——石油,在2025年就会耗尽。届时,大马的人口应该比现在的2,300万多出50%达超过3,500万。根据现在的石油用量,马来西亚在2010年便会成为石油净入口国。

【官僚作风吓跑外资】

外资已经看到马来西亚的问题了。对他们而言,马来西亚再也不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地点,虽然曾经是。联合国数据显示从2004至2005年,正当全球经济享有前所未有的长期增长;大马的外资反而下跌了14%。这应该被视为大马经济大地震前的先兆。

根据《路透社》2006年尾发表的报告:外资对大马已经兴趣不大,但这与传统的商业因素如生产成本无关。让他们却步的是一连串堆积如山复杂的问题如朝令夕改,不透明的决策,欠公平的政策,缺乏有技术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宗教局势紧张。

【无止境的财富分配争议】

2006年, 就连没有天然资源的新加坡的外国直接投资额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都达马来西亚的6倍。对此,马来西亚有什么表态呢?又一次,2006年年尾,大马再次陷入两大民族——马来人 (土著占总人口约60%)与少数的华人(占总人口约24%)财富分配争议。这项争议已经持续了40年。虽然种族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对国民团结是重要的,但马来西亚是时候向前看了。外面的世界是残酷,对一个宁可对财富分配争论不休而不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创造财富的国家只会感到同情。

马来西亚主要种族群体大部份只与同属富裕阶级的上层人士社交和通婚是问题之一。这个群体一般较为富裕,游历多国和受过高等教育。不论是华裔,巫裔或一些混血的,这个群体的女性通常身穿优雅的卡巴雅服(Kebaya)。首相阿都拉巴达威(Abdullah Badawi)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外公是华裔穆斯林。他已故的第一任妻子有一半日本血统。他在2007年迎娶的是一名葡萄牙籍由天主教家庭转皈回教的妻子。虽然,这种通婚在这个群体里极为普遍,但却还未在一般大众里扎根。马来西亚的中坚份子成了种族和文化方面有别于普通仍维持不同种族身份的大马人的一个特殊群体,因此造成了持续不断的种族聚焦和财富分配争议。

大马的长期目标是让30%的企业股权落入土著的手里,但是政府所引用的土著企业股权占有率的数字却是荒谬的。政府以股权面值 (par value )而不是市值 ( market value)来计算股权占有率的方式是不合理的,因为许多股票的面值,比方说是$1,但其市值可以是$12, 所以政府坚称土著企业股权占有率只有18.9%明显是低估了。当当地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大马土著企业股权占有率已达45%时,立即引起各方的挞伐,并将报告撤回,而那位研究人员则辞职以示抗议。

【挥金如土与极度愚蠢的政府】

“Malaysia boleh!” 是马来西亚举国上下的口号,意思是 “马来西亚能!” 马来西亚肯定能!很少国家“能”如此挥霍自己的财富的。这个国家热衷于将自己的天然资源,浪费在一些看起来对舒缓只能被形容为民族自卑感的计划。Petronas,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经营得很好,特别是与邻国的印度尼西亚石油公司相比。但这也是马来西亚的问题所在。

国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意味着它必需承担所有毫无节制的浪费。位于吉隆坡市中心 —— 吉隆坡城中城(KLCC)发展项目就是一个例子。此项目还包括国油双峰塔,当时世界最高的建筑物。吉隆坡从不缺乏办公楼,马来西亚却不切实际一心只想建一座世界最高的塔!

大马人对国油双峰塔感到无比骄傲,但实际上双峰塔和他们毫无关系,建造双峰塔的资金来自人民和石油的财富,但是工程合约却交给韩国公司,就连底层的购物中心也不是大马人经营的,那是由澳洲 Westfield 集团所经营。

国油双峰塔建好后,许多城内的企业被迫搬进去履行“公民义务”。以避免马来西亚人因打造了世界最高的建筑却落得空荡荡的尴尬局面而沦为国际笑柄。但这种不必要的麻烦绝非外资公司要的。

政府肆意挥霍和极度愚蠢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2006年中旬,政府宣布投资4亿9千万令吉在伦敦建立体育训练中心,以让大马的运动健儿能在当地接受培训和 “适应寒冷的天气”。但是夏季奥林比克运动会是在夏天举行!所以,建立这个体育训练中心有什么意义?还有大批的官方和行政代表团以及运动员轮流前往伦敦检视训练中心的建展进度。吉隆坡也有一家小型的哈洛德百货(Harrods)商店,但请面对现实吧!伦敦的货品种类更胜一筹。

【滥用石油资源—— Petronas】

拯救银行、建立F1赛车跑道和布城——这些资金全来自国油公司Petronas 。马来西亚已经承担不起这种极度荒唐的挥霍了!更让人担忧的是,马来西亚的年度财政预算案也依赖国家石油公司。迄2007年3月31日,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贡献超过48亿令吉的税款(taxes),公司股息(dividends),特许权使用费(royalties)和出口关税(export duties)于中央政府,占了高达政府预测的年度财政预算的35%。此外,国油也津贴了约16亿令吉天然气于能源生产公司和其他工业用户。

这些津贴除了掩饰马来西亚经济体系对一家公司的过度依赖,也可能造成马来西亚出口商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禁止出口补贴的原则。国家石油公司在国外的投资不断扩张,但这些海外收益为政府提供的收入明显比在马来西亚境内产生的收益少。不过,当地政府也有随时调动这些海外收益的权利。

【“新经济政策”(NEP)的反思】

其中一项有效提振经济的政策是以种族为划分界(土著优先)的 “新经济政策” (NEP)。此政策对马来人和华人都有利。(但对印度人则不怎样。)“新经济政策” 将种族财富分配不均的格局打破。任何国家的大部份财富若只掌握在一种民族手上,将会是一个灾难。

许多马来企业 ( 以马来西亚人的角度看来,所谓马来企业已逐渐演变成 “朋党企业” )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合约。可是,很多时候随之而来的是浪费和低效率。马来西亚要为这些耗损和低效付出一定的代价。

很难绝对地说,新经济政策对马来西亚竞争力的影响是负面的;因为新经济政策在教育方面(所谓的固打制)提高了马来人的教育水平,马来员工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投资和促进竞争力。但总得来说,平衡还是重要的。

【离开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所面临的另一项严峻考验是——移民。在成千上万的低技术劳工从印尼和缅甸涌入大马的同时,大量的本地人才外流。大部份,但不是全部,华人已经察觉大马不只政治气候让人窒息,轻率、缺乏问责还有国家领导莫名的自我膨胀让人感到厌恶。2006年的巫统大会对许多大马华人而言也是根导火线。教育部长希山慕丁在大会上“拔剑出鞘”高呼继续维护马来人特权的一幕冒犯了许多华人。大会结束后的数星期,吉隆坡移民厅顾问接到大量来自当地华人有关移民澳洲,纽西兰和加拿大的咨询。

但不少华人仍坚持,想着有朝一日 “土著优先” 的保护土著政策如马来人将获的政府工程的优先权,大学入学名额,和保留给土著居民的股权会被淘汰。无可否认,此政策的原意是好的——缩小种族间的贫富差距。但是马来西亚是个奉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国家。这些政策已经被推行了,占多数的马来群体应该不会支持那些想把这些政策给废除掉的政党。

这意味着,非土著必需无限期忍受这些 “土著优先” 的政策或离开。这对马来西亚华人,特别是那些土生土长并自豪地称自己为 “马来西亚人” 而不是 “华人” 的一群来说,无疑是个悲痛的结果!为了国家利益,他们学习马来文也基本接受了种族偏差。他们集体盼望着有一天“土著优先”的政策会被取消,所有马来西亚人可以获得公平的对待。可是,那一天不会到来!

【缺乏透明度】

想具体了解马来西亚企业的情况基本是件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们使用了无数的托管公司,尤其是政府工程。想必,承接政府工程合约是一件让人难堪且需要被隐瞒的事。政府对此援引“官方机密法令”更是不恰当!此法令于1972年以保护国家安全和国防机密为前题而制定。
但是,政府现在滥用在企图掩饰一些不为人知或不法的勾当上——这乖离了制定此法令的本意。例如,在2006年,政府决定提高许多大道的收费额。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来,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大马人极度依赖汽车;大马的道路也十分拥挤。

但问题是政府和私人公司签订的大道特许经营权合约在“官方机密法令”下被列为机密文件,这意味着任何人若得知这些合约的内容,将其公开就更不用说了,都可能面对提控。大马政府和私人水供公司之间的合约也同样被列为官方机密。这些举动无疑让外资却步。

2007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在柔佛州南部建立一个可以与新加坡和香港“竞争”的经济特区。然而,马来西亚人始终不明白,要建立一个好的城市并不单靠堆砖砌瓦就可以了。真正的关键在于软措施:一个利商、透明、廉洁的环境——而不是不停地以配额(30%土著股权的政策)、不成文的条例还有许多没完没了,上至政府高官的献礼下至给侄子堂兄做人情等被默许的繁文缛节给商家徒添困扰。正如国际透明组织马来西亚分会的前负责人东姑阿都阿兹所说,新加坡和香港的成功绝非偶然:

“ 我们习惯了以鲁莽草率的态度行事,这种文化需要被彻底地纠正过来。政府必须相应地明确承诺并全力配合推动健全的管理方式改革,这才有可能实现。不仅是法律体制需要深化改革,条例与规则也必须给予适当的变革。”

马来西亚政府有可能做到吗?不可能!他们根本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因为这是他们 “轻率” 地利用国家石油收入掩饰种种弊端的后果。

【整肃贪腐】

首相阿都拉巴达威在2003年上任后向人民承诺要积极肃贪。至今,他已被冠上最荏弱无能的头衔。他所委任的的前反贪委会主席本身也涉嫌贪污。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副警察总长也被指控收取贿金后释放嫌疑犯。当调查展开时,首相并没有要求他们停职。反而坚称85%的贪污指控属毫无根据。这还不是因为当局没有对大部份的案件进行充分调查!

不止最高领导层有问题,就连马来西亚的司法基层单位——警队—— 也是极度腐败!国际透明组织调查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相较于其他公共行政机关,大马警部最腐败。更可悲的是,还有很多大马人只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对此不以为意。由阿都拉建立的皇委会倡议成立“独立警察投诉及行为不检委员会”。这个动议最终在全国总警长公然否决下宣告胎死腹中。为什么马来西亚的警察部队这么糟糕?

归根究底是领导人的关系。需要为大马警部监管负责的是前内政部长,他是谁呢?就是阿都拉本人。如果他之前已肃贪不力,现在又能作出什么改变呢?马来西亚需要力挽狂澜了!她必须重整她的各个部门。一个现代且相当富裕的国家不应该有如此差劲的警察部队。更高的透明度也是必要的。偏偏马来西亚面对眼前这些棘手的问题还裹足不前。马来西亚真的必需为没有石油后的经济未雨绸缪了!

Thursday, November 1, 2012

Investalks论坛,SingBlueSilver"决定银价的因素"精彩解读

谈到贵金属让我想起上次跟TCS大大讨论有关决定银价的因素
特地从贵金属游戏楼那里的对话搬来这里做个记录。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6849&pid=1391037


SingBlueSilver:
听他们讲gold n silver是被操纵的,所以我不看存货。
我只看FED的动作,现在没QE3,但我看坏美国经济,还有欧盟的烂摊子,印钱势在必行。
所以我只等待QE3 和 欧债爆点


TCS:
不能太固执的,存货是相当可靠的。
我一直把白银当作是工业金属。

SingBlueSilver:
我也当白银是工业金属
虽然存货上升,但全球还处于silver deficit状态。
我也不清楚这些数据是真是假,如果用多过产出,那么用掉的银是那里来的
http://www.financialsense.com/co ... can-you-say-deficit
http://www.silverinscripture.com/articles.php?id=39   较旧的data

TCS:
silver deficit有两个原因,一个是SLV吸纳,一个是各国政府吸纳。
如果这两个爆破,尤其是政府的释放,你觉得会回到8块钱吗?
天底下有很多东西都是deficit的,而且产量是黄金的百分之一,但是,价格却比黄金便宜80%,例如稀土。
所以我不太相信供需那一套。

白银和黄金的价比已经脱节了,从过去的12倍下跌到今天的58倍。
我们不能拿过去几千年的比例来买入。
因为白银不再具有货币的性质。
除非全世界政府搞e-silver(银行转账系统,货币化白银,白银抵押普及化。)。

那个链接我看了,但是它好像没提到再循环的部分,政府吸纳的部分也没有提到。
再循环: 就是把旧相机,旧餐具,回收。其实,这也是production的一部分。
政府: 过去政府是白银的净卖家,把白银打压在8块钱。 不懂是几年前,他们逐渐变成净买家,才会炒到30-50块。
所以那个链接,有可能是“选择性”看多。

SingBlueSilver:
那么你的存货是指工业的存货?
comex silver inventory 是不是SLV的deposit ?

同样如果政府丢出来也不是价格跳水? 但是想不出为何政府要那么做?
我猜政府没理由再打压它回8块,应该是它们存货多了,又印钱,干脆买进推高,那么那批存货也就水涨船高了-  后补铺上

为何讲白银不再具有货币的性质? 政府买来是为了以防工业供给短缺?


TCS:
存货指的是存在comex的银砖。这些银砖是期货交易商储存的。
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具有象征意义。
SLV的deposit,有人说是假的,意思是他们有可能没有银砖,如果属实,贵金属市场会发生巨变,因为gld也会影响。

CPM Silver Yearbook 2010 , 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pg13 有 supply, pg14有supply的预估。
2009,市场供应是826moz 。
2010,市场供应是845moz (8.45亿盎司)。
其中580moz是矿产,其中有265moz是再循环供应的(我从图中看的)。
政府不再释放白银(政府释放的白银,也是一种“供应”)。

预测,市场供应增加moz:
2010 26.0
2011 28.2
2012 10.1
2013 34.6
2014 14.1

意思是到了2014年,市场的供应量是958moz。

第18页:
矿产将会越来越多,至少,不会衰退。

地球上还有8000多moz的Reserve,和18000moz的Reserve Base。
够挖8年。这是利多。
但是,个人猜测,这是骗人的数据。
因为,白银是可以探勘的。
应该想象过水井取水吧?
如果你把井水快速取光,是不是说水井的水就会马上干涸了,不再有水了?
只要每年探勘的速度和每年的需求持平,要挖多100年是没有问题的。
silver reserve.PNG
我不清楚什么是Reserve Base。
需求:
白银有一半用在工业,没有错,但是科技进步以后,会不会有替代品?
白银有一半用在首饰,但是如果他的货币属性消失,会不会需求降低?
如果各国政府不再吸纳,反而释放,会不会更悲观了呢?
SLV推了白银一把,如果没有SLV,情况会怎样?

其实最有意境的,还是富爸爸,他说他站在秘鲁的矿区呼吸新鲜空气,不懂是不是吹的。
但是他是赢家(他买入成本低),倒是真的。
我是宋鸿宾的听众,他就比较理智了。
但我不是说他们的理论没有根据,而是,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缺稀,也不必只是把焦点放在白银。
白银失去货币性质,是因为中国朝代已经久远了,墨西哥这些产银的国家,没有领导地位。
黄金的数量,足够供应货币市场,容易携带,容易保存,自然的,形象就会压过白银。
否则的话,白银早就回到12倍的水准了。


SingBlueSilver:
谢谢分享。很好奇你是打什么进GOOGLE然后得到那个powerpoint 的?

"Reserve base" – That part of an identified resource that meets specified minimum physical and chemical criteria related to current min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s, including those for grade, quality, thickness, and depth.

Reserves.—That part of the reserve base which could be economically extracted or produced at the time of determination.

http://minerals.usgs.gov/minerals/pubs/mcs/2012/mcsapp2012.pdf
看definition 和figure2

富爸爸什么意思?那在那里有矿吗? 他每天都吹自己有油矿。
我也是看了老宋的书才留意金银,但不久就放弃用它们为投资对象。他的第二第三本没看。 有什么新看法?


TCS:
不是powerpoint来的,是silver yearbook, 链接在这边。
http://www.cpmgroup.com/category.php?ID=4   (点击 CPM Group Silver Yearbook XXX)

现在出到2012年的了, 刚才解答你的,来自2010年。

以你的理解,你能用pasarmalam的方式,来解释reserve base吗?
我读中文还是读英文,都有点障碍。

事实上,矿的储备,不是有三种吗? 一种是有利可图的矿,一种是已经发现的矿,一种是预估的矿等等。
所以并不是说白银会挖光的。

富爸爸是白银的拥护者,在他的著作和采访中,也不停地提到白银。
我不是他的读者,所以不知道原文。
是别人引述他的话。
只记得,他说他到过秘鲁的矿区,感受白银。当然是不是真的就留给读者了。



SingBlueSilver:
应该是pdf化了的ppt

我的了解是- reserve base是个大矿,整体来说值得去开发,但里面有些地方不值得去挖,值得去挖/估计可以挖出的叫reserve
definition随着知识发展会有很多争议。
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我放的那个link有解释关于矿业的definition。
我没耐性去读完



TCS:
1.有盈利的矿,就叫做reserve。
2.微幅盈利的矿。
3.没有盈利的矿。
reserve base是以上三项的总和。

在reserve base以外,还有:
geologic reserve = reserve base + inferred-reserve base

也就是geologic reserve > reserve base > reserve ,大概是酱。

下图红线是白银的开采成本:
cashcost.png
所以我认为短期是可以买白银、卖黄金,但是长期应该是买黄金、卖白银。
白银是被民间接受的一种“货币”,但是只要各国政府“不承认”,它的价值就不会释放。
黄金是同时被民间和政府承认的,“货币”的象征性会比较高。
个人吹的。


无意的过客 :
发掘人类史上最大的财富转移。
Robert Kiyosaki 说过:“如果你对通膨感到恐惧,那银可是今天世界第一的投资,非常吸引人的投资”。
银是世界上最被低估的贵金属。地球所存有的黄金比银来得还要多,但是银的价格却只有黄金的五十分之一!银是新的黄金。



TCS:
他的话只是文字上的游戏,但是实际上是有问题的。

其实我也可以说,
地球所存有的黄金比煤炭来得还要多,但是价格却只有黄金的XXX之一!
地球所存有的黄金比铁矿砂来得还要多,但是价格却只有黄金的XXX之一!
地球所存有的黄金比牛奶来得还要多,但是价格却只有黄金的XXX之一!

为什么呢?
因为黄金是存放在各国的央行和保险柜的,还有,民间有更多倍数民间黄金收藏。所以千百年来累计的黄金已经多不胜数。
白银有一半拿去做了工业,这些工业产品要回收回来,很困难,所以它被当作消耗品在使用。
silveronearth.png
黑线是过去千百年来,白银的累计产量。
灰色格子是被消耗掉的,或者是遗失的,例如沉船,被外星人带走。
青色和黑色,被拿来铸造成钱币和银器。
也就是说目前存在于地球上的白银有 250亿盎司,市值是7500亿美元。

goldonearth.PNG
以上是黄金在地球上的存量。
实际上,黄金存量只有50亿盎司,市值是77500亿美元。

所以他的论点是错的。
但是我又不能说他错。
可能他会说,要把整个地球翻过来才准,然后白银回收不到酱。

如果他们的论点是说,白银在地底下的存量会在10年内挖光。
可是我给出的数据,并没有看到有“挖光”的迹象。
白银每年的产量是黄金的10倍。
我比较相信老宋多一点,得空要把他的论点重读一遍。
关于金银价比,我也有东西要纠正,80年代,金银价比是100倍,现在是58倍,其实白银也算贵了。
过去12倍,应该是古代,好像宋朝、满清那个年代,这个就不查了。
科技步伐很快的,几年后阿凡达的矿才是值钱的。



SingBlueSilver:

其实不应一直留意supply,CPM报告supply一直都在增长,但银价是被投资者的demand影响最多的。
下载 (41.9 KB)
2012-6-23 09:14



不过想想也是,现在物价/商品上涨很大成分是受到投资者投机所致。
opec就一直喊话油价拜投机者所赐,不关他们出产/供应的问题。

反正一个物品,如果正常使用,地球资源是十分足够的,
但TMD就是所谓的‘投资’心态使到物价上涨。
好好买油来打就好,要玩future炒油价
一间屋子来住还不够,买10间来炒
结果还不是由大部分平民来承担成本
离题了


银价与投资需求同步

    下载 (60.65 KB)
2012-6-23 09:14




买来投资,鲜少用来交易货物的银币需求量上升
下载 (63 KB)
2012-6-23 09:44





投资银的转手率远高于实质存在的银

下载 (54.64 KB)
2012-6-23 09:14





最近投资者开始看空银价




题外话讲一下原来银也用来制造太阳能板。
前阵子欧州如德国大力发展太阳能,但现在开始缓慢下来了,而且有多家太阳能制造厂倒闭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742&pid=1354596
亚洲市场也开始发展太阳能,尤其中国,大马和日本。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需求, 但价格应该还是受投资者影响为主。


下载 (120.67 KB)
2012-6-23 10:00





下载 (47.8 KB)
2012-6-23 10:01





说到银,它在美国有法定货币地位的,只是现在人们不用它来做日常交易
以下从US Mint网站拿来的http://www.usmint.gov/mint_progr ... erican_eagle_silver


American Eagle Silver Bullion Coins

American Eagle Silver Bullion Coins are affordable investments, beautiful collectibles, thoughtful gifts and memorable incentives or rewards.  Above all, as legal tender, they're the only silver bullion coins whose weight and purity are guarante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They're also the only silver coins allowed in an IRA.

Silver has historically been the most affordable precious metal.  Since 1986, the United States has minted one-dollar silver coins called "Silver Eagles."  Each contains a minimum of one troy ounce of 99.9% pure silver.



TCS:
其实结论就是金融市场搞鬼,无关供应与需求。

你提供的那张衍生商品交易量 (110billion oz),我认为这个很难参考的,
因为这是高频交易、佣金便宜的环境下造成的,我交易1百万的云顶并不表示我持有1百万的云顶。

事实上我比较担心和不满的是,我们买ETF,可能是供应子弹给他们用,
因为天底下没有几个人知道ETF里面的实物是不是真的。

另外还看到一个趋势,首饰的数量下降了,原因金价的上涨(“值”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投资用的金条金币数量增加,这是比较有钱人在玩的。

世上最有钱的carlos,对他的Minera Frisco矿场,做了两年的对冲,当时他的对冲价格是:

Frisco also held a notional 61.28 million ounces in options collars on silver with
a long put positions at an average of $23.82 an ounce as of April 30,
along with offsetting short call positions at an average of $39.97 an ounce.

简单的说,long put(买入卖权)和short call(卖出买权),都是“预测会跌”的意思,但是他主要是替矿场护盘。

他透露出什么讯息,看不出来,因为这些选择权是很多批价格买进的(可能现在也砍掉了),但是可以肯定,他有信心两年内银价不会突破40块。

万一银价突破40,他的矿场就不再有盈利。

意思是说,如果银价是100、200,它也只是赚40块的钱。

---完----

2008 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以後,經濟逐漸復甦

2008 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以後,經濟逐漸復甦,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間,歐巴馬(Obama)政府創造了420萬份 新職缺給16歲以上的勞工,其中55歲以上的美國人囊括了350萬份(83%)的就業市場,美國的職場正出現「世代戰爭(Generation War)」,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吃下了2009年經濟復甦以來所創造的420萬份新工作的83%,反而年輕世代從2000年以後,就 業比例就業難以大幅提升。
1413790040.jpg
1413790039.jpg
在美國,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數量龐大,稱為嬰兒潮世代,美國的各種經濟活動,幾乎都圍繞著這個世代運轉,後面的兩個世代為X世代和New Boomer世代,和這兩個世代相比,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在就業職場還是社會福利,都明顯在佔了較大的經濟利益,1945~1965年出生的美國人,從政府 所獲得的各種社會福利資源,超過之前的任何世代。
1413790048.jpg

二次大戰結束後,已開發國家的出生人數都大幅增加,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日本都出現嬰兒潮,而美國是最明顯的例子,1945~1965年出生這個年 齡層的人口是當時最多的,商人想從他們口袋賺到經濟收益,政客想在政治上獲得他們的選票,政客會設定出對他們有利的政策,1980年代,美國政府的減稅政 策,就讓嬰兒潮世代就業的主要時期享有低稅率,他們在政治和經濟上,一直都能發揮影響力。

美國「嬰兒潮世代」的族群,因為人數眾多而創造出一種「人口紅利」,他們未必是受教育最好的一代,但卻是「教育報酬率」最高的一代,2002年以後,美國擁有較高學歷的就業機會,早已不如1990以前那樣高。
1413790045.jpg
靠著龐大人數所帶動的消費潮,各種需求刺激經濟成長,股市及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上漲,他們順著趨勢在所得上輕易超過美國以往各個世代,如今美國年輕世代,無法期待能像嬰兒潮世代那樣碰到資產價值大幅上漲的時期,反而要先面臨高失業率的問題。
1413790042.jpg

以美國為例,年紀越輕者,失業率越高,人口勞動力(人口紅利)高峰期過後,美國就業職缺增加速度比不上移民移入和人口增加速度,在職場的晉升制度上,造成 極大問題,企業的管理職缺增加速度和美國人口成長相比,顯得不夠快,公司的基層人員無法往上升遷,初入就業職場的年輕人,則是連進入職場的機會都沒有。
1413790041.jpg


雖然美國的就業增加速度比不上人口增加速度,但是和世界其他已開發國家相比,美國已經是相對理想了,日本職場就業職缺成長跟不上人口成長,已經成為20年 來的長期現象,澳洲則是近十多年來,就業職缺成長比人口增加更快的國家,這也是澳洲持續吸引世界各國移民的原因之一,南歐則是高失業率的象徵,25歲以下 年輕人平均失業率至少20%以上,例如義大利國內超過一半的人沒有就業,勞動力閒置,多數人民沒有收入,國內民間消費更難以大幅成長,沒有消費,內需企業 營運困難,更難擴張版圖增加職缺,人民更難有就業機會,惡性循環。
1413790046.jpg

從美國的發展歷史可以觀察到,台灣也逐漸出現類似的失業結構,2000年以後,30歲以下年輕人的失業率攀升速度明顯快於30歲以上的年齡層,而且即使擁有高學歷,依然無法增加就業機會,學歷快速貶值。

不管是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南歐各國、法國等一開發國家,或者進入人口紅利末期的台灣或南韓,在就業結構上,都呈現類似的世代競爭狀況,2008年 以後,歐洲和日本經濟和消費力都轉弱,美國經濟復甦極度緩慢,中國經濟成長減緩,受到國際消費力成長緩慢的情況下,已開發國家的高年齡族群不敢從職場退 出,企業受到經濟影響難以快速擴張,高層沒退也沒升,基層沒辦法向上升遷,新鮮人根本進不去職場,職場晉升制度破壞和就業結構老化,將會越來越嚴重。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2

曹仁超与赵善真对话:联汇后遗症陆续浮现

年入百万美元的家庭,竟然有成员申领失业救济金,堪称怪事,这类人多达二千四百个,虽然只占总数0.02%,多少反映美国的福利制度存在漏洞。从另 一个角度看,美国的‘个人主义’走到极端,失业成员不向家人求助,或者求助而遭拒绝,结果靠申领救济金过活。自2009年起到2012年,直到丧失领取资 格才被揭发,这批人是不愿工作抑或无工可做?相信属于后者。
香港人有句话说:只要有手有脚,不怕饿死。传统文化是君子不吃嗟来之食,正常的美国人只要有工作能力就不会靠救济度日,问题是找工困难,想做而无工 做更加痛苦。美国失业率高达8.1%,只是平均数字,失业六个月或以上(所谓U6)而离开劳工市场者不断增加,只不过他们已心灰意冷,不再揾工未计入失业 行列。
奥巴马与对手罗姆尼举行第一场辩论,主题仍是经济,特别是就业问题。曾经为奥巴马站台的前总统克林顿,指明奥巴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但亦已创造450万个职位,只要给他多四年时间,美国经济将重纳正途。
由拯救华尔街到QE1、QE2及QE3,美国失业率只是由超过10%,回落到8.1%,可见量宽的效果未如理想,因为金融海啸期间美国流失的职位逾 850万,奥巴马只‘收复’450万个,不能说是‘丰功伟绩’,但他的对手罗姆尼在共和党提名大会上扬言有办法创造1200万个职位,确是惊人语,不过很 少人会认真对待。如果共和党有能力创造1200万职位,贝南奇就不用头痛,量宽又量宽啦。
贝公强调,超低息延至2015年年中,不是预示未来三年经济疲弱,而是有信心物价不会飞升,他认为联储局目标明确,公司企业便乐意投资及聘请人手,消费者就乐于消费,经济便会强劲复苏。
问题是,‘财政悬崖’一日不解决,公司企业未知明年税务是否大幅回升,又怎会增资本投资及增聘人手?纳税者一来恐惧政府大削开支,影响就业,同时入 息税亦会大幅提高,又怎敢消费。贝公的算盘是否打得响,还看国会是否配合,在大选后达成共识延展小布殊的税务优惠政策,今次QE3对市场(包括金股期汇) 刺激力度大为减弱,道理在此。
中国是否采取新一轮刺激措施,要等下月8日‘十八大’召开后才知道,加上日本对‘钓岛’立场强硬,政经两方面都未有好消息,难怪话明就快要减息股市仍升幅唔大。
──赵善真
加拿大楼价贵过美国,但同香港比仍是小巫见大巫,我老曹话过今次去加国,会建议朋友沽加楼买美楼,纯粹从投资角度出发,在加拿大生根,作为居停?不 必动此念头。初出道加国青年独自买物业,说易不易,说难不难,大学毕业工作两三年,年薪4万至5万加纸,已供得起一个精致开放式单位,四百呎左右,平均 20万加元,以月入3000加元计月供千元可以负担,如果属首个自住物业还有优惠。回头望望香港年轻人,情况‘凄惨’得多,刚毕业出来社会做事一群,即使 有双亲或者姨妈姑爹帮手畀首期,每月供款亦感吃力。打两三年工之后,算你月入3万元,四五百呎‘上车盘’都买唔起,香港楼贵已不是一般问题,而是大大大问 题!
1983年10月引入联系汇率目的阻止资金外流,因中英就香港前途谈判,愈议愈忧,搞到人心惶惶,有钱佬抛港元美元人之常情。当年联汇肩负稳定人心 作用属于政治行为,可惜到现在后遗症就陆续涌现,香港中产多得佢唔少,有楼者大上大落,冇楼者在物价不断高涨下,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大家可以问一问自己, 几年前一份早餐几多钱,依家几多钱,就知银纸贬值速度有几快。如果计埋交通费、睇私家医生、小朋友书簿费(或者补习费),就更加难顶。
六十年代出来打工一族,只要勤勤奋奋心头不太高,要做到安居乐业并不困难,不似得现在,未毕业已眉头紧锁,为居所彷徨,万二蚊呎私家楼买唔起,三千 零蚊呎居屋又冇资格申请,两头唔到岸不知点算,追源祸始同联汇断不了关系。引入联汇之后唔到你唔追逐资产,九七回归前楼市疯狂,九七回归后立即爆 煲,2003年变成负资产!自此香港由亚洲四小龙之首,突然变为蚯蚓仔。2003年至今又再玩多次追逐资产,结果如何?木宰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独领风骚带动全球经济走向繁荣,随着越战升级美元大量流失,1966年起美元汇价开始不稳,1971年8月美元同黄金脱 钩,1980年金价曾见850美元一盎斯,结束美国一国独大局面。在七十年代加入西德及日本,形成三头马车继续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 开放政策,解决了美国高通胀问题,到1982年美国恢复竞争力,重为经济火车头,1990年日本后劲不继,西德同东德合并后主力转向东德。到2000年美 国后劲不继,新加入火车头有‘金砖四国’即中国、印度、巴西同俄罗斯。
2007年10月美国发生金融海啸,到2009年3月美国利用QE去保持GDP增长,但欧债危机浮现,未来十年OECD国家经济肯定陷入低增长。问 题是印度经常账逆差在过去十年不断扩大,2010年已达GDP5.7%,迟早出现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旦美元转强,印度将面对大量资金流失)。 巴西亦好不了多少,2008年出现逆差、2009年进一步扩大、2010年平衡、2011年又再出现逆差,余下中国同俄罗斯,亦好不到哪里。同七十年代不 同,美国当年鼓励日本同西德崛起。今天美国却不放心中国同俄罗斯崛起。因为中国同俄罗斯如真的崛起迟早挑战美国世界领导地位,令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像雾又像 花,睇唔通。
──曹仁超

Wednesday, October 17, 2012

放眼2013 财年业绩更亮眼 顶级手套派息率升至50%


顶级手套冀望2013财年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左起为李金谋、林伟才和林将源。

(吉隆坡16日讯)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工业产品股)提高股息派发率目标至50%,并在市场需求与销量涨升的加持下,放眼2013财年首季表现更亮眼。
顶级手套执行董事林将源指出,集团2012财年第四季建议派终期股息9仙,加上中期股息7仙,共计全年股息16仙,等同于2012财年净利约50%。
林将源说,顶级手套过往维持40%的股息派发率,随着业绩表现优异,接下来将调升股息派发率目标至50%。
林将源在今天举行的媒体与分析员汇报会后如是表示顶级手套主席丹斯里林伟才则说,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公司产量也已提高10至15%,估计销量会以同样升幅增长。目前,集团生产线使用率介于75%至80%。

4工厂面对水供问题

“各国医疗和餐饮领域需求,加上人口增加,相信手套使用量将增加,特别是丁腈(nitrile)手套……因此,2013财年首季销量将比2012财年第四季高。”
另一方面,林伟才透露,目前雪兰莪4间工厂面对水供问题,连带影响生产。
尽管雪兰莪州务大臣和州政府都声明一切受控,即没有水供短缺且不需要建设冷岳河第二滤水站,但仍有不少公司受到水供短缺影响。
顶级手套2012财年全年净利按年跃升78.8%至2亿221万令吉,营业额更增加12.68%至23亿1435万8000令吉,写下有史以来最佳销量。

资本开销2亿 不排除再收购

林将源表示,集团2013财年资本开销将近2亿令吉,分别来自内部融资和目前现金流,不会选择贷款。
截至今年8月,集团拥有3亿850万令吉净现金。
顶级手套董事经理李金谋指出,继宣布收购GMP Medicare私人有限公司,公司不排除再收购国内外上市或非上市手套公司。
“目前仍有有不少收购机会。过去几个月,我们也看到印尼市场浮现机会,一些手套制造业者停业。这是一个正面讯息。

全球市占上看30%

“就大马市场而言,随着市场继续整合,我们也一直物色任何机会。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决定谨慎行事。”
顶级手套稍早前宣布,15年内拨出30亿令吉增设约30至40间新厂房,其中将投资自动化设备。
林伟才确认,明年初旬完成全自动化后,估计将能减少1000名普通员工,以降低最低薪金制的影响。
集团目前全球市占率约23至24%,随着估计市场将逐年增长10至15%,集团有信心到了2015年、2016年时全球手套市场市占率将达30%。

不竞购利得股份

顶级手套认为,奥地利公司Semperit AG控股早前宣布全面收购利得股份(Latexx,7064,主板工业产品股)対领域和顶级手套来说都是好事,不排除国内更多公司成为收购对象。
不过,林伟才回应利得股份被全面献购提问时表示,手套市场供需必须平衡,如果Semperit AG增加产量,必定影响供需。
就手套市场展望而言,李金谋不排除国内会有更多公司成为收购对象,主要是越来越多业者透过并购拓展。
李金谋仍然把上述收购案看作良性竞争,并以跨国设厂前辈身份点出,SemperitAG要来马营运绝对不容易。
Semperit AG目前还是顶级手套客户,双方仍会维持良好关系。
李金谋回应媒体追问是否提出竞购献议(counter offer)利得股份时断然排除此可能性。

Tuesday, October 16, 2012

中国vs美国

一个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多少才能过上较好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民众给出的答案是年收入70000美元。也就是说,年收入7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会过上中上水平的生活,年收入30000至70000美元的家庭虽然也是中产阶级,但生活只能处于中下水平。
9E3A3C6D0205B8DAA2FFC842985C0858.jpg

基于汇率,老美比中国人富5.5倍

中国工薪阶层的平均年薪是4.9万元人民币,而美国是27.2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的5.5倍。另外看到,美国各行业薪酬相对平均,其中金融、信息、科研、 能源、卫生、房地产行业都属于第一梯队且相差不大。反观中国,不同行业薪酬悬赏非常大,最高行业(金融)雄踞榜首。可见“男怕入错行”这话在中国是经得起 推敲的。
363C7021495DFD88A2A3C7464E2C3A4A.jpg
基于购买力,老美比中国人富3倍

PPP这个东西有很多计算方法,市面上也有很多版本,1:2.0,1:3.45,1:3.99等等。取个认可度较高的1:3.45作为计算基础。这样国人 的购买力比基于汇率的计算高了不少,实际购买力高于汇率所隐含的购买力。通俗的说,美国人工薪阶层人均购买力是中国的3倍。
26FB043445EF14F3B9B87B45C4C63EEE.jpg
老美比你富多少?中美工薪阶层购买力PK

除了PPP,还有不少对比两地购买力的方式。其中有个有意思的居然用每小时薪水能买多少个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作为对比依据。当然麦当劳在中国收费较高,所 以通过巨无霸不太适合于中国。有个直观的方法,是看1个月的工资能购买多少商品。所以我收集了一些常见食品和消费品的在中国和美国的当地价格,用于计算工 资的购买力。现在,你知道老美比你富多少了吧?而笔者对着图看了半天,最大的感慨是:老美的汽车真便宜!

美国最典型的家庭结构是一对夫妇两个孩儿(未成年孩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社区调查和统计,这类家庭的年中位收入为80600美元,收入最高25%的 家庭年收入起点为122800美元,收入最低25%的家庭年收入最高点为50800美元。这类家庭的贫困线标准为年收入21800美元。从数据上看,绝大 多数双亲家庭都具备了中产生活的条件,接下来就看家庭主妇如何“长袖善舞”,把小家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了。


美国中产家庭

美国着名民调公司皮尤研究中心专门进行过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民调,得出的结论是今天美国中产阶级的好日子碰上了坏时候。在民调中,有53%的美国人自 认为是中产阶级,这与学者的研究结果差不多。超过一半的中产阶级认为在过去5年他们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中产阶级对生活满意的人数比例下降到 40多年来的最低点。1999年是美国人在生活上最开心的年代,57%的中产阶级称他们的生活远好于过去,认为今不如昔的人数比例为16%。2008年, 情形大变,认为生活好于过去的中产阶级人数比例下降到41%,而怀念旧时光、大唱今不如昔的人数比例比1999年几乎翻了一倍,达到31%。

一个四口之家,一年收入多少才能过上较好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民众给出的答案是年收入70000美元。也就是说,年收入70000美元以上的家庭会过上中 上水平的生活,年收入30000至70000美元的家庭虽然也是中产阶级,但生活只能处于中下水平。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美国人也承认他们现在的生活标准要 比父辈们高出许多。在家庭生活上,除了房子,中产阶级还会看哪些东西来反映其生活水平呢?美国88%的家庭有两辆车,90%的家庭安装卫星电视,86%的 家庭有高速网络,62%的家庭有高清晰度电视。这些使人们得益的科技现代化成果,也是小康生活的物质享受。

下层中产家庭生活成本要多高?

美国商业部经济统计局对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状况作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不同收入家庭需要的各类支出以及对生活的影响,从中可以了解到中产阶级生活的最基本 需求以及如何规划才能过一个较好的生活。在年收入50800美元以下的家庭,他们购买住宅的价格应不超过150000美元,每年在住房上的支出应不超过 11000美元。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支出上,这种收入家庭的年花费不应超过3800美元。

这种收入的家庭要想拥有两辆汽车,没问题,但买新车对家庭财务压力较大,如果买二手车是较佳的选择。两辆二手车花 15000美元就可搞定,每年用在车辆上的花费大约7900美元。孩子要上大学,父母需先攒点钱,按照父母为一个孩子上大学提供75%费用的考量,孩子上 2年社区学院、然后再转到州内公立大学继续2年大学教育的模式计算,按孩子住在家中计算,父母每年在子女大学教育费用上需要花费1800美元。如果想享受 点家庭度假的幸福时光,每两年来上一个星期度假所需费用是1500美元。


家长要为退休做准备,每年至少要在退休账户投入1000美元。衣食是家庭生活的重头戏,在年收入50800美元以下的家庭,每年在衣食上的花费大约应控制 在17900美元以内。这是此类家庭消费的大头,这样才能保障家人的身体健康。最后一项是公民责任,要为“山姆大叔”服务,根据这样的家庭收入和家庭结 构,缴纳给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所得税约为6000美元。按照上面所提到的收入和开销,一年下来,一个子不剩,实报实销了。

富裕的家庭生活咋样?

年收入80600美元的家庭比年收入50800美元的家庭就有点优越感了,他们在家庭消费和支出上底气也比较足。首先在购买住宅上就有进步,按照收入可以 买得起230000美元左右的房子,每年在住房上的支出可以上升到17600美元。这种收入的家庭买新车问题不大,两辆新车加在一起40000美元好商 量,每年用在车辆上的花费大约12400美元。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支出上,这种收入家庭的年花费不应超过5100美元。

在孩子的大学教育上,这类收入家庭就有了优势,孩子可以不必为省钱先上社区学院搞“曲线救国”,可以直接进入州内的四年制公立大学,当然父母的腰包每年得 准备好4200美元为孩子交学费。如果要阖家欢乐每两年去享受一个星期度假的美好时光,这类收入家庭也可以更慷慨地慰劳一下自己和家人,3000美元扔出 去对家庭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在退休准备上,这类收入家庭每年可以在退休账户上多放一些钱,2500美元应是合情合理。吃得饱、穿得暖属于人们生活的基本阶段,年收入80600美元的 家庭就要追求一点吃得好、穿得美的境界,要达到这个层次,每年的衣食花费恐需23200美元。最后一项是谁都跑不了的,越有钱越跑不了。年收入80600 美元的家庭每年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约为12400美元。年收入80600美元的中产阶级家庭到年底一算账,还能剩多少呢?200块大洋。

中产家庭大户人家过啥日子?

年收入132000美元以上家庭属于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大户人家,与低收入中产家庭相比,他们可不是只有一点点优越感的问题,而是在生活上显得更富态。首先 是住房上,他们的收入买400000美元左右的房子压力不算大,每年在住房上的支出30000美元还负担得起。买新车更是小意思,两辆新车加在一起花上 60000美元也不愁,每年用在车辆上的花费大约15400美元。但有一点,要是夫妻俩都买奔驰、宝马开开,这对经济上的压力立马就显示出来。

在医疗保险和医疗支出上,这种收入家庭的年花费预算可以达到5100美元。送孩子上4年制私立大学,这种收入家庭有资本。私立大学奖学金充裕,家长每年供 孩子上大学的钱不超过6800美元就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太多影响。当然,这类收入家庭非常重视子女进入名牌大学,不少家庭在孩子上小学时就为他们建立了高等 教育基金,孩子高中一毕业,上大学的费用早准备好了。

在度假上,高收入的中产家庭的经济实力可以每年享受2个星期的合家欢时光,花费大约在6800美元。在退休准备上,这类收入家庭每年在退休账户放的钱可以 在4100美元或是更多。每年的衣食花费,30000美元是最低标准。在每年缴纳个人所得税上也是多劳多得、多得多付,每年缴税差不多要25000美元。

中美物价差多少?

最近读到很多国内旅游者写的关于美国物价的文章,好像在美国生活比国内还便宜一样。的确如果只看买衣服,食品等方面的价钱,美国的确是便宜。但是考虑一个地方的物价必须考虑整体物价,不能只看几个单项消费。

实际上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美国物价会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因为真正生活在美国会有很多旅游者不用考虑的消费,比如托儿费,保险,教育费用等等,不是只 买几件衣服和吃几顿饭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且在文章里经常用美国的最低物价来和北京上海的消费比,比如用拉斯维加斯星酒店的费用才80美金来感叹美国酒店 之便宜,殊不知拉斯维加斯是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它主要用廉价的酒店来吸引游客,然后靠赌场来赚钱,而大部分的美国城市的4星酒店一般在200美金左右,纽 约这样的大城市和旺季的度假地200美金根本就别想啥4星级了。

还有人用唐人街8美金一个菜来感叹美国吃饭之便宜,问题是一,美国人的主食根本就不是中餐,应该是用西餐的价钱来比才合理,二是唐人街的消费也是全美国最 低的,根本不是全美的平均水平。这个有点象我跑到北京小胡同里吃几个煎饼果子然后感叹北京的物价真便宜。在纽约一个很普通的西餐馆晚餐的人均消费起码是 50美金,(美国的午餐要比晚餐便宜很多)不过就是头抬6 正餐20 甜点6 酒6 小费和税。在纽约的人就知道,这是个中偏低的餐馆。当然你说我就直奔正餐可不可以?我说当然可以,赵大叔还只点挂卤不要面呢。

房子是普通美国人的最大消费

生活在美国,尤其是以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来看的话是绝对不会比中国便宜的,其他的消费远远超过买几件POLO和CK。

房子-普通美国人最大的消费仍然是房子,不管收入多少,租房还是买房,一般会把收入的20-30%用在房子上。

然后是水电煤气和垃圾费-美国房子都是按全封闭全空调来设计的,大部分的美国家庭都是一年四季开着空调。保守估计一栋独立房一个月300美金的水电煤气总要吧。

保险-包括房屋保险,汽车保险,健康保险,人寿保险等,其中房屋保险,汽车保险是法律规定必须买的,没有保险汽车根本不能上街,而健康保险相差极大,4口之家可以从100多到1000多都有可能。各种各样的保险每月是个不小的开支。

汽车-每个家庭基本都有车,大部分的家庭还有2部车,否则生活极度不方便,以2万的中等车5年贷款来算,一个月按揭总得3 0 0多吧,还假设另外一辆车是旧车。保险得100多美金一个月吧。汽油一部车平均100美金吧。

通讯费用-包括电话,手机,上网,有线电视等,如果是单身,一个月30美金手机可能就够了。但是象我家5只手机加坐机,上网卡,手机上网,短信服务,有线电视买部电影看看等等,每月肯定400以上吧。

退休金—大部分的美国人是没有公司替你存退休金的,要靠自己存,比例全看自己掌握了。

有了孩子以后,生活费用马上成倍上涨。

托儿费-学龄钱儿童的幼儿园起码1 2 0 0美金一个月吧,纽约最便宜的中国住家保姆是1 6 0 0 0美金一个月。所以很多生2个孩子的妈妈宁可呆在家里看孩子,因为大多数的美国妇女扣了税一个月挣不到2 5 0 0啊。

孩子大点要上各种各样的班吧,这个是个无底洞。美国人非常看重孩子的体育。还有中国家长热衷的音乐,一样怎么也得100多美金一个月吧(最便宜的算舞蹈 吧,30美金一节课)如果你的孩子学2-3样,然后你还有2个小孩的话,那你算算一个月得多少钱。我有个朋友送女儿学溜冰程度很高,每个月要上千。当然你 也可以啥都不送。

再大点,孩子要上大学了,这费用才是美国家庭感觉最贵的开销,就是州内大学一年也总得6000的学费吧,再加食宿,对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都是很沉重的 负担,所以大部分负责点的家庭会从小就给孩子存教育基金。如果你还野心勃勃地想让孩子上私立,从孩子出生起你得每月存1000美金存到18岁刚好,如果投 资不顺你还得再添生活费。所以普通家庭就算砸锅卖铁也难以筹到这20万的,因为大部分美国人的房子的净资产都根本不到20万。

以一个年收入8万的中等家庭来说,每月扣完税最好的情况不到6000吧,这样算一下,你说能有什么钱剩下?这些还只是生活最必须的开销,根本不包括旅游出 国上个餐馆泡泡酒吧,养个宠物看场电影等消费。比之下买点衣服实在是小开销了,衣服买到一定的程度你可以不买,而上面我说的开销可是不能少的。你也不可能 天天拿哈根达思当顿。

总而言之生活在美国尤其是要养孩子而且还想养得好一点的话消费是非常大的,绝对不是对比美国CK多少钱一件,中国多少钱一件那么简单的。片面地看待美国的物价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

Monday, October 15, 2012

【国家总稽查司报告2011】



316306_388323811238328_674707019_n.jpg
下载 (168.08 KB)
2012-10-15 21:18

《2011年国家总稽查司报告》揭露,技职教学科目中,共有2447份价值739万令吉的教学教材並未使用过,

原因是购买过量、课程未开始、不適合使用及仍未试用。

这2447份教材由教育部分配到各技职学校中,但至稽查官员到访为止,並未使用过,存放时间从10个月至1年半不等,

报告建议將教材分別到需要的学校。

除此之外,共有221万令吉技职教学教材並没有依据其规格,包括用品大小、重量、速度及品牌等。

(文:中国报 www.chinapress.com.my


73941_388306814573361_1041773997_n.jpg
大马关税局在2011年度总稽查报告中,被揭没有善用所采购执法器具,当中共有多达400台对讲机是未被使用,

涉及款项高达300万令吉。(文:辣手网 www.laksou.com

230948_388314924572550_921886908_n.jpg
根据2011年总稽查报告,有关衔接吉兰丹州道北与哥打峇鲁的苏丹雅耶柏特拉第二桥梁,原本的成本是1亿4300万令吉,并预计在2009年12月竣工。

然而,这项由联邦政府颁发的工程计划,在2010年3月,半途却交由另一家承包商接手,来完成原本承包商所未完成的工程,

导致工程必须延迟至今年8月30日。但根据回应,相关桥梁仍未建竣,工程延迟多达891天。

同时,相关桥梁的造价,也从1亿4300万令吉增加至1亿7776万令吉,成本增加了24.3%,达3476万令吉之多,

当中包括涉及2061万令吉,基于工程不符合现实需求,进而需要改良的经费。

同时,区区两公里的桥梁工程,设计方面就耗时2年,致使相关工程延误,以及成本高涨。而早期委任的承包商,也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

为了照顾朋党,让朋党“捞空头”,结果白白糟蹋了为人民带来方便的惠民计划。(部分文取自:辣手网 www.laksou.com


311187_388300867907289_124155885_n.jpg
姗姗来迟的《2011年总稽查报告》,终于在今早提呈国会。跟以往一样,政府部门乱乱花“阿公钱”的弊端,天价采购/维修费继续成为话题.....

根据总稽查报告中指出,在医院资讯系统(HIS)服务的管理项目中,稽查局调查所得,在沙巴州拿笃医院的有关一台Epson LQ300的打印机,

购买时价格为738令吉,但在3至5年的维修期间,有关维修费竟然是5万3525令吉,达原价72.5倍。(文:辣手网 www.laksou.com

Sunday, October 14, 2012

谢清海苦学与投资 变身百亿香港新股神

马来西亚出生的谢清海,曾是街头流浪的孩子、市场里卖凤梨的小贩,如今却晋升为身价百亿的投资名家。

  谢清海凭着没有一丝折扣的拼命态度,不断阅读自学成长,终于冲破命运的枷锁。

  我是真正,一步步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访问才开始,坐在商业大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办公室,掌管市值七十六亿港币的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Cheah Cheng Hye)就先丢出这句话,强调自己的出身。

  这话说来简单,过程却不平凡。在香港,身家达数十亿港币的谢清海有“股坛金手指”、“亚洲巴菲特”之称,每每点名个股都有亮眼报酬。例如二○一○年首次揭露基金持有华晨汽车超过五%后,不到五个月,股价即上涨二倍。去年,这档股票为他旗下基金贡献三千八百万美元的收益。

  他也于二○○九、一○年获得《AsianInvestor》财经杂志选为亚洲区资产管理、对冲基金行业二十五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一○年十月,只有中学文凭的他,还受邀至“价值投资殿堂”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说。

  惠理集团办公室的走道旁,挂着数十面表扬他旗下基金优异绩效的奖牌;会议室里一整面墙,则贴满了历年接受香港本地以及国际媒体如美国《霸荣周刊》(Barron’s)、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专访报导,像在为他走过的痕迹留下纪录。

  对抗出身

  九岁就去卖凤梨累积生命能量拥有现今令人称羡的成就,谢清海并无掩盖过往人生的意图,“我小时候,是所谓的『流浪儿童』,因家里环境很差,干脆每天住 在街上,只有生病时才回家。”谢清海生长在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是来自中国福建的华侨,由于家贫,谢清海九岁起就跟着叔叔到批发市场卖凤梨。十二岁时父亲过 世,母亲没有工作, 还有一对弟妹要扶养,身为长子的谢清海一肩扛起家计。

  “我一直以为所有人都一样贫穷,不晓得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富有的人。”他读中学时,一度凑不出钱买制服;无法参加学校下午的体育课程,因为还得赶去市场 卖凤梨。“有些同学很会踢足球,只有我对运动完全外行。”谢清海说,买衣服、玩具这些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从没在他童年发生过。

  十七岁时,谢清海拿到一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为了家人,他选择继续工作,每天到报社叠报纸。谢清海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拿起资料,反射性地仿照叠报纸 的动作,“人生从来就不公平,所以凡事要尽全力去做。”他在中学曾获得英国文学奖,平日没事就写文章到处投稿,结果一家伦敦报社刊登了他的小说,使得他在 家乡声名大噪。

  报社老板发现了他的潜能,提拔他成为记者。当时每月工资约三二○元马币,谢清海并不以此自满,为了赚更多的钱,二十岁时,他卖掉全身上下唯一的资产 ——一辆旧摩托车,换了船票只身前往香港。“做相同的工作,在香港可领到三倍的薪水。”谢清海说,只是他连一般客船的船票也买不起,最后在寂静的夜里搭上 一艘货轮,两手空空,和满船的货物一起运送到香港。

  说话节奏非常急促的谢清海,似乎担心浪费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总想赶在短短时间内说完、做完所有的事。在他生活周遭,很多人还来不及体会生命就离开人 世,像他的表兄弟们,有的才十多岁便死于生病、车祸,或是警察的枪枝下。他言谈中不断强调,自己的出身贫寒并不独特,在六、七○年代的社会环境,多数人都 过着一样的生活。但事实上,他却比其他人更早摆脱困境,更快走出自己的路。

  “老实说,我完全不相信命运,只相信,命运可以靠自己双手打造出来。”眼前的谢清海,穿着整齐体面的西装、戴着昂贵的名表,看来十分融入资本市场。但 在他脑海里有一部分,仍保留着过去的记忆,“有时想想,自己现在能够坐在这里很不可思议;常常怀疑,这是真的世界吗?”

  拼命学习

  保持阅读习惯累积战斗能量影响他逆转人生的主要因素、让他愿意付出加倍努力与出身环境对抗,其实正是“自觉不足”的性格。“就在和你说话的当下,心里都还想着自己很愚笨。”他认为保持这样的心态,觉得自己不及格,才会更加认真工作、进行研究,努力朝满分迈进。

  谢清海坦言自己也曾犯过错误,“有次投资一家钟表公司五 百万港币,董事长几周后竟消失不见人影。”他检讨是因自己太相信人,“我会随时专注在自己的错误上,从中学习经验。”惠理集团行政总裁陈尚礼与谢清海认识 二十年之久,他描述这位主席总是十分在意、把握时间,“无时无刻都在阅读。”一起去打高尔夫,等待的时间他一定在看书;一同到餐厅用餐,他也常拿著书翻 阅。“有时候,觉得他生活太过紧绷,但没办法,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人生中给予我最多帮助的, 应该是养成『阅读』这个习惯吧!”因为从小必须为生存而打拼,剥夺谢清海正常读书时间,他比其他孩子更用功,经常往公共图书馆跑,抱着一堆书籍在凤梨摊前 阅读。

  “当时我的人生什么也没有,唯一能做的只有阅读、阅读、阅读。”无论科学、历史、自传,谢清海尽可能吸收各种知识,即使凌晨三、四点起床读书也不觉苦。后来,他从财经记者转进投资界,也是靠着阅读获得启发。

  八○年代,谢清海手边有点积蓄,白天做完记者工作,晚上就操作外汇交易。

  结果,在三个月内输光所有的钱。那时他发现了一本书《股市大亨》(The Money Masters by John Train),内文谈的全是约翰坦伯顿、华伦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心法,让他如获至宝,重新认识投资市场。

  认真研究

  一年拜访两千五百家公司

  谢清海笑说,他起初以为未来会做政治家,改变马来西亚的社会情况,“让所有人脱离贫穷。”不过当他找到社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关联,股市能够反映经济现况, 立即对此深深着迷。“市场表现与当地政治、人民情绪息息相关,股价的起伏明确指出人们的希望或绝望,这些让我很感兴趣。”尤其他所推崇的大师,几乎皆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策略,“我想只要和他们一样,发现其他人忽略的市场,进行反向操作,一定有机会成功!”当时已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坐领高薪的谢清海, 甚至放弃前往美国工作的机会,决心踏入金融市场。

  一九八九年,他进入香港摩根建富集团协助设立研究部门,专攻当时被市场冷落的中小型股,结果真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个人身价水涨船高。对于追求成长从 不满足的他,又在九三年出资一五○万美元,与一位客户共同创立总资本额五百万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现今的惠理集团,并在○七年成为香港首家上市的资 产管理公司。

  谢清海研究公司和他读书一般认真,平均每年与投资团队拜访二千五百家公司,找出被低估的标的。正当股神巴菲特○八年买入比亚迪汽车股票,闹得市场沸沸 扬扬,谢清海早在此之前,于○六年投资比亚迪。那时比亚迪营收衰退近五成,但谢清海亲自拜访后,看好其创新与研发能力,随即逢低买进,并在○九年股价持续 爬上高点时获利了结。

  积极管理

  对现况永不满足未来仍有成长谢清海表示,当时只是把投资作为一种嗜好,没想到管理资产规模会成长到如今的七十一亿美元。目前惠理集团员工人数约一四○ 位,去年上半年即使遇上市场动荡,仍为公司创造3.85亿港币(约新台币十四.八六亿元)的营收,平均每位员工半年就为公司贡献破千万新台币的产值。

  在惠理集团,从事投资、研究的员工,多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谢清海以“标准化”作业流程,训练每一位新手成为高手。如同他自己一样,“我们不需要投资天才, 从头学起,才不会受到旧有思考模式限制。”对于奖励员工创造投资绩效毫不手软,根据财报显示,一○年光是奖金开销,就近二亿港币,比○九年高出近一倍。

  “贫穷的时候,觉得有钱一定能做很多事情;真正有了财富之后,却发现很多东西用再多钱也买不到。”以前每日都要和金钱战斗,为了一分一毫而拼命工作, 现在,“我每日都在与时间对抗,没有一天觉得时间够用。”如今虽然不再需要为钱烦恼,却得与和他一样停不下来的时间赛跑。

  对于现况永不满足的他,未来已锁定大中华区投资,还将继续拓展业务至中国、台湾等地,谢清海要把惠理集团打造成亚太区主要的资产管理公司。访谈最后他 对记者说,“欢迎你五年后再过来拜访,我们公司肯定很不一样,会比现在更好!”五年后会变成怎么样呢?从赤贫的流浪儿到财经记者、投资名家,到现在成为雄 踞一方的成功经营者,一位从不安于现状、总是在与自己生命竞争的人,他的未来,永远充满想像空间。

  亚洲巴菲特看投资趋势

  亮点仍在大中华区

  我相信中长期,全球经济将会遇上一片混乱!这是在我投资生涯中,第一次看不到任何复苏的情况出现。就成长性而言,可投资中国相关题材,以及农产品。此外还有黄金,主因是我不信任货币的价值,且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再起。

  由于消费者无论如何都得花钱购物,全球大型零售企业的品牌,仍是我喜爱的标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熟国家财政体质不佳,所以即使选择债券,也别以公债为主,体质良好、低负债公司发行的债券,反而会有较佳表现。

  另外,我不建议年轻人现在去金融机构谋职,估计还有二、三成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会于近几年失去工作。除非真的很喜爱投资,否则从事艺术、娱乐工作将是较佳的选择。

  谢清海

  出生:1954年

  现职:惠理集团主席兼共同首席投资总监经历:香港摩根建富集团研究部主管、《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学历:槟城大英义学(Penang Free School)  撰文‧庄芳

  他一手创办的惠理集团,更成为香港首家上市资产管理公司。




  马来西亚出生的谢清海,曾是街头流浪的孩子、市场里卖凤梨的小贩,如今却晋升为身价百亿的投资名家。

  他一手创办的惠理集团,更成为香港首家上市资产管理公司。

  谢清海凭着没有一丝折扣的拼命态度,不断阅读自学成长,终于冲破命运的枷锁。

  撰文‧庄芳

  我是真正,一步步从社会底层走出来的人!”访问才开始,坐在商业大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办公室,掌管市值七十六亿港币的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Cheah Cheng Hye)就先丢出这句话,强调自己的出身。

  这话说来简单,过程却不平凡。在香港,身家达数十亿港币的谢清海有“股坛金手指”、“亚洲巴菲特”之称,每每点名个股都有亮眼报酬。例如二○一○年首 次揭露基金持有华晨汽车超过五%后,不到五个月,股价即上涨二倍。去年,这档股票为他旗下基金贡献三千八百万美元的收益。

  他也于二○○九、一○年获得《AsianInvestor》财经杂志选为亚洲区资产管理、对冲基金行业二十五位最具影响力人士之一。一○年十月,只有中学文凭的他,还受邀至“价值投资殿堂”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说。

  惠理集团办公室的走道旁,挂着数十面表扬他旗下基金优异绩效的奖牌;会议室里一整面墙,则贴满了历年接受香港本地以及国际媒体如美国《霸荣周刊》(Barron’s)、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专访报导,像在为他走过的痕迹留下纪录。

  对抗出身

  九岁就去卖凤梨累积生命能量拥有现今令人称羡的成就,谢清海并无掩盖过往人生的意图,“我小时候,是所谓的『流浪儿童』,因家里环境很差,干脆每天住 在街上,只有生病时才回家。”谢清海生长在马来西亚槟城,父亲是来自中国福建的华侨,由于家贫,谢清海九岁起就跟着叔叔到批发市场卖凤梨。十二岁时父亲过 世,母亲没有工作, 还有一对弟妹要扶养,身为长子的谢清海一肩扛起家计。

  “我一直以为所有人都一样贫穷,不晓得世界上其实有很多富有的人。”他读中学时,一度凑不出钱买制服;无法参加学校下午的体育课程,因为还得赶去市场 卖凤梨。“有些同学很会踢足球,只有我对运动完全外行。”谢清海说,买衣服、玩具这些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事,从没在他童年发生过。

  十七岁时,谢清海拿到一所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为了家人,他选择继续工作,每天到报社叠报纸。谢清海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拿起资料,反射性地仿照叠报纸 的动作,“人生从来就不公平,所以凡事要尽全力去做。”他在中学曾获得英国文学奖,平日没事就写文章到处投稿,结果一家伦敦报社刊登了他的小说,使得他在 家乡声名大噪。

  报社老板发现了他的潜能,提拔他成为记者。当时每月工资约三二○元马币,谢清海并不以此自满,为了赚更多的钱,二十岁时,他卖掉全身上下唯一的资产 ——一辆旧摩托车,换了船票只身前往香港。“做相同的工作,在香港可领到三倍的薪水。”谢清海说,只是他连一般客船的船票也买不起,最后在寂静的夜里搭上 一艘货轮,两手空空,和满船的货物一起运送到香港。

  说话节奏非常急促的谢清海,似乎担心浪费生命中的一分一秒,总想赶在短短时间内说完、做完所有的事。在他生活周遭,很多人还来不及体会生命就离开人 世,像他的表兄弟们,有的才十多岁便死于生病、车祸,或是警察的枪枝下。他言谈中不断强调,自己的出身贫寒并不独特,在六、七○年代的社会环境,多数人都 过着一样的生活。但事实上,他却比其他人更早摆脱困境,更快走出自己的路。

  “老实说,我完全不相信命运,只相信,命运可以靠自己双手打造出来。”眼前的谢清海,穿着整齐体面的西装、戴着昂贵的名表,看来十分融入资本市场。但 在他脑海里有一部分,仍保留着过去的记忆,“有时想想,自己现在能够坐在这里很不可思议;常常怀疑,这是真的世界吗?”

  拼命学习

  保持阅读习惯累积战斗能量影响他逆转人生的主要因素、让他愿意付出加倍努力与出身环境对抗,其实正是“自觉不足”的性格。“就在和你说话的当下,心里都还想着自己很愚笨。”他认为保持这样的心态,觉得自己不及格,才会更加认真工作、进行研究,努力朝满分迈进。

  谢清海坦言自己也曾犯过错误,“有次投资一家钟表公司五百万港币,董事长几周后竟消失不见人影。”他检讨是因自己太相信人,“我会随时专注在自己的错 误上,从中学习经验。”惠理集团行政总裁陈尚礼与谢清海认识二十年之久,他描述这位主席总是十分在意、把握时间,“无时无刻都在阅读。”一起去打高尔夫, 等待的时间他一定在看书;一同到餐厅用餐,他也常拿著书翻阅。“有时候,觉得他生活太过紧绷,但没办法,似乎这样才有安全感。”“人生中给予我最多帮助 的, 应该是养成『阅读』这个习惯吧!”因为从小必须为生存而打拼,剥夺谢清海正常读书时间,他比其他孩子更用功,经常往公共图书馆跑,抱着一堆书籍在凤梨摊前 阅读。

  “当时我的人生什么也没有,唯一能做的只有阅读、阅读、阅读。”无论科学、历史、自传,谢清海尽可能吸收各种知识,即使凌晨三、四点起床读书也不觉苦。后来,他从财经记者转进投资界,也是靠着阅读获得启发。

  八○年代,谢清海手边有点积蓄,白天做完记者工作,晚上就操作外汇交易。

  结果,在三个月内输光所有的钱。那时他发现了一本书《股市大亨》(The Money Masters by John Train),内文谈的全是约翰坦伯顿、华伦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心法,让他如获至宝,重新认识投资市场。

  认真研究

  一年拜访两千五百家公司

  谢清海笑说,他起初以为未来会做政治家,改变马来西亚的社会情况,“让所有人脱离贫穷。”不过当他找到社会发展与金融市场的关联,股市能够反映经济现 况, 立即对此深深着迷。“市场表现与当地政治、人民情绪息息相关,股价的起伏明确指出人们的希望或绝望,这些让我很感兴趣。”尤其他所推崇的大师,几乎皆以 “价值投资”为核心策略,“我想只要和他们一样,发现其他人忽略的市场,进行反向操作,一定有机会成功!”当时已在亚洲《华尔街日报》坐领高薪的谢清海, 甚至放弃前往美国工作的机会,决心踏入金融市场。

  一九八九年,他进入香港摩根建富集团协助设立研究部门,专攻当时被市场冷落的中小型股,结果真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个人身价水涨船高。对于追求成长从 不满足的他,又在九三年出资一五○万美元,与一位客户共同创立总资本额五百万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是现今的惠理集团,并在○七年成为香港首家上市的资 产管理公司。

  谢清海研究公司和他读书一般认真,平均每年与投资团队拜访二千五百家公司,找出被低估的标的。正当股神巴菲特○八年买入比亚迪汽车股票,闹得市场沸沸 扬扬,谢清海早在此之前,于○六年投资比亚迪。那时比亚迪营收衰退近五成,但谢清海亲自拜访后,看好其创新与研发能力,随即逢低买进,并在○九年股价持续 爬上高点时获利了结。

  积极管理

  对现况永不满足未来仍有成长谢清海表示,当时只是把投资作为一种嗜好,没想到管理资产规模会成长到如今的七十一亿美元。目前惠理集团员工人数约一四○ 位,去年上半年即使遇上市场动荡,仍为公司创造3.85亿港币(约新台币十四.八六亿元)的营收,平均每位员工半年就为公司贡献破千万新台币的产值。

  在惠理集团,从事投资、研究的员工,多从基层一步步做起。谢清海以“标准化”作业流程,训练每一位新手成为高手。如同他自己一样,“我们不需要投资天 才, 从头学起,才不会受到旧有思考模式限制。”对于奖励员工创造投资绩效毫不手软,根据财报显示,一○年光是奖金开销,就近二亿港币,比○九年高出近一倍。

  “贫穷的时候,觉得有钱一定能做很多事情;真正有了财富之后,却发现很多东西用再多钱也买不到。”以前每日都要和金钱战斗,为了一分一毫而拼命工作, 现在,“我每日都在与时间对抗,没有一天觉得时间够用。”如今虽然不再需要为钱烦恼,却得与和他一样停不下来的时间赛跑。

  对于现况永不满足的他,未来已锁定大中华区投资,还将继续拓展业务至中国、台湾等地,谢清海要把惠理集团打造成亚太区主要的资产管理公司。访谈最后他 对记者说,“欢迎你五年后再过来拜访,我们公司肯定很不一样,会比现在更好!”五年后会变成怎么样呢?从赤贫的流浪儿到财经记者、投资名家,到现在成为雄 踞一方的成功经营者,一位从不安于现状、总是在与自己生命竞争的人,他的未来,永远充满想像空间。

  亚洲巴菲特看投资趋势

  亮点仍在大中华区

  我相信中长期,全球经济将会遇上一片混乱!这是在我投资生涯中,第一次看不到任何复苏的情况出现。就成长性而言,可投资中国相关题材,以及农产品。此外还有黄金,主因是我不信任货币的价值,且通货膨胀可能即将再起。

  由于消费者无论如何都得花钱购物,全球大型零售企业的品牌,仍是我喜爱的标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成熟国家财政体质不佳,所以即使选择债券,也别以公债为主,体质良好、低负债公司发行的债券,反而会有较佳表现。

  另外,我不建议年轻人现在去金融机构谋职,估计还有二、三成金融从业人员可能会于近几年失去工作。除非真的很喜爱投资,否则从事艺术、娱乐工作将是较佳的选择。

  谢清海

  出生:1954年

  现职:惠理集团主席兼共同首席投资总监经历:香港摩根建富集团研究部主管、《亚洲华尔街日报》财经记者学历:槟城大英义学(Penang Free School)

曹仁超:上不了天堂 落不到地狱

曹仁超:上不了天堂 落不到地狱
1971年8月美元与脱钩后,美联储可以滥发钞票,不再需要黄金作储备。到1979年底美联储上述做法差不多毁了美元的信誉(8年内美元失去90%购买力)。沃克尔在1979年底临危受命,为恢复美元的信心,1980年中将利率推高至20厘,令牛市在1980年1月结束,道指自1982年8月起恢复牛市。
自2005年起各国央行大购黄金支 持金价向上,单单2011年央行净买入超过455吨,是1964年以来最大,这些央行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主,例如土耳其购入123吨、墨西哥超过100吨、 菲律宾32吨;还有俄罗斯、南韩、泰国等都大量买金。如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下半年他们的央行购金量会否下降?

金价牛熊看量宽

过去30年人人假设未来收入可以不断增加,令借贷上升速度高出GDP增长率。1990年日本人首先发现GDP可以停止增长,2000年到美国醒觉,2010年到欧洲。一旦GDP停止增长,过去建基于假设经济不断增长而大量增加的负债如何清还?!黄金的价值受实质利率高低影响十分大,1965年之前实质利率(一年定期存款利率减当年CPI升幅)在2.5厘至5厘之间,令黄金无大作为。1966年至1970年实质利率仍在零至2.5厘,金价已蠢蠢欲动。1971年至1979年大部分日子进入负利率时代,只有1975年及1976年是正利率,刺激金价狂升。

1980年至 1982年美元利率再次由负5厘回升到正10厘,引发金价狂跌。由1982年至2000年,大部分日子是正利率,直到2001年9月才重返负利率时 代,2005年是负利率2.5厘,到2008年一度出现正利率7.5厘,到2009年又再重返负利率3厘。在2015年前全球十大OECD国家有15万亿 美元负债要清还,如各国不增加货币供应,大升而CPI不升,金价便系咁先!反之如大量发钞令利率不升、CPI大升,金价便狂升。你买边一瓣?

西班牙GDP 在欧元区排名第四,在全球排名第十二,相等于希腊GDP的5倍,如它出事,德国加法国亦救不了。今天西班牙10年期国债利率7.5厘,西班牙IBEX35 指数在2008年仍超过15000点,现在是6000点,下跌60%(今年下跌25%),西班牙问题不是救不救,而是救不了。今天西班牙失业率是24% (美国1930年代失业率水平),16岁至24岁失业率更高达54%。就算救了西班牙,意大利又如何?西班牙各大银行正面对1000亿欧元呆坏账,欧洲央 行正研究是否在9月前注资1000亿欧元,如决定注资,欧元汇价可能进一步下跌。

欧元区银行7 月宣布组成同盟(Bank Union),由欧洲央行进行监管及注资,可惜已太迟,今天德国、荷兰等主权债券利率如此低,而南欧国家如西班牙主权债券利率已升至7.5厘以上,德国及 荷兰等国家是否愿意发债去认购南欧国家债券?更何况希腊等国家因贫穷引致失业率狂升已危及政权,示威抗议无日无之。

7月份欧洲央 行决定向南欧国家注资10000亿欧元,亦只能买到几个月时间,最后问题仍须处理。唯一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法是央行发行欧洲债券取代目前各国主权债券。但欧 洲过去历史及文化上的差异,类似美国的联邦制度不可能在可见将来出现,担心9月前欧债问题进一步恶化,例如意大利负债已占GDP的120%,财赤占GDP 的3.9%。

今年上半年, 美国发电量只有35%来自煤(去年同期为44%),取代煤地位的是天然气,令美国天然气售价自今年4月起回升,目前仍有极大竞争力。天然气在美国正在取代 煤的发电地位(更清洁、更环保),同时亦取代汽油在汽车的地位,令煤价同汽油价皆受压。美国天然气售价偏低(只有中国七分一),却很难出口,只有美国本土 受惠,其它国家不但无法受惠于极低的天然气价格,反因煤价和石油价回落而受害,因为美国正逐步走向能源自给自足时代。

美国有20个 大型油页岩加入生产行列,全部在2017年前投产,其中最大5个油页岩的储存量每个达200亿桶,令美国由石油入口国变成石油出口国,相信在2035年前 美国仍是石油出口国,因为天然气正取代取暖用石油,甚至取代汽车用油,令石油股无运行,连煤矿股也无运行,反之油页岩股及美国天然气股却被睇好。油价回落 同时影响化工股亦无运行,加上欧债危机下令工业用原材料,例如铜、铁、铝等跌价,影响之下连航运股亦出现不景气。


QE料黔驴技穷

曹仁超: 今年夏季美国23州出现干旱,令玉米及大豆价格狂升,全球正面对另一次农产品高通胀期,主要由食物价格上升引发。食物价格上升的通胀最大受害者是穷人,因 为穷人收入65%用于食物上,富人收入只有15%花在食物上,食物价格上升是最不受欢迎的通胀。令大部分人同时感受到通胀同通缩威胁,生活陷入水深火热。 经济环球化令美国人薪金升幅一直十分有限,反之道指自1982年至2000年升幅高达13倍。

2001年911事件后黄金牛 市重临,反之在过去12年只是反反复覆。原材料价同金价在过去12年升幅达6倍,金价是否在2011年9月见顶,仍待时间证明。所谓QE或OT不外是增加 政府借贷去刺激经济增长。第一轮QE令道指上升接近100%,QE2只令道指上升40%,OT2至2012年5月为止,道指只上升25%。今天若推出 QE3,道指又能上升多少?上月人行减息及欧洲央行减息,投资市场不升反跌,已显示“抗药性”,经过2009年至今各国大幅增加货币供应后,已发展国家黔 驴技穷。国际结算银行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止,各国央行共持有18万亿美元资产,相等于全球GDP的30%,是十年前一倍。政府威逼各国中央银行推出进一步 刺激经济的政策,令利率有咁低得咁低。1980年美国30年期债券息率15厘,今天只有2厘。各国中央银行已筋疲力竭,可以用的货币政策已用尽,但经济依 然是低增长。

债市泡沫何时破

美国已经历失 落十年,标普500 Price/Book ratio(市价同账面值)已由2000年的5.42倍回落到最近2.1倍,2009年3月更低至1.74倍。1982年8月牛市起步点是1.35倍。 2010年起欧洲进入失落世代,日本仍未走出失落世代。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认为,虽然美国经济衰退早在2009年第三季结束,但我们仍活在一个“现代日子衰退中”,此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未经历过,因此美国人 毫无经验。过去四年美元存款利率只有0.25厘,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3倍。四年来政府每年增加过万亿美元财赤,亦只能令GDP今年上半年上升1.9%, 都几可怜。过去当经济踏入第三年复苏, GDP升幅往往高于5%。2008年海啸对财富的破坏及因此引发的信贷收缩,需要以“年”为单位的日子去消化。当泡沫爆破后,人们认为没有人可事先知道, 事实上并非如此多人不知是泡沫,只是不知道何时爆破而已。例如1997年第三季香港楼价泡沫、2000年科网股泡沫、2007年10月泡沫;每个人都希望 自己成为最后离开的那一位。今天面对债市泡沫亦一样,每个人都不想太早离开。欧洲经济下半年出现双底衰退机会极大,美国有机会避免衰退,但GDP增长率仍 是停滞不前,企业纯利增长放缓甚至回落,下半年欧洲银行体系将面临最严峻考验。

高盛证 券资产管理主席Jim O'Neill担心来自欧洲银行的危机对全球影响,因为过去几十年欧洲银行业务发展已遍及全球。在压力下,一个更强大的欧洲央行今年底将会出现,它可直接 注资入欧洲各银行去阻止它倒闭。目前此计划叫做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年底改组为ESM,令欧洲央行变成类似美国的美联储,可以为银行存款户提供 保险及监管各银行。最终是否有效?单单意大利及西班牙涉及的不良贷款已达2.4万亿美元,单靠德国支持,欧洲央行是否顶得住?因为欧元不是美元(美元是全 球各国央行储备货币),不能无止境地滥发,更何况上述重大决定必须获27个欧洲国家立法机关通过。

4万亿2.0版出炉

曹仁超: 中国经济上半年减速势头有点超出市场预期,无论PMI的回落还是投资、及工业增加值皆创出许多年以来的新低,显示经济下滑忧虑仍在加深。今年第二季GDP 增长率只有7.6%,是近三年内最低,不容争辩的事实是6月起政府投资明显加快,审批亦在加速,大工业、大项目加上铁道部已获银行2万亿元人民币意向信贷额。尽管官方否认已推出“4万亿人民币2.0版”确保今年全年GDP增长率仍有7.5%,但危机之下政府投资先行似乎已成为中国政府的一种惯性,这次会否一如2008年底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方案,引发2009年出现大量信贷吹起了楼市和的泡沫,到2009年8月人行又须要收紧信贷?政策的难度在于放水容易收紧难,美国政府亦面对同样难题。今年央企已决定在广西投资高达1032亿元人民币、海南省2288亿元人民币、重庆市更高过3506亿元人民币, 还有福建、湖南、四川的投资都十分可观。如此一来是否为未来通胀率回升提供新燃料?又再一次重蹈不能指望出口贡献、内部消费因为居民收入在分配上失衡和社 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非一日之功可以扭转,最后还是透过政府投资去保持GDP增长的覆辙?和2008年底不同的是,这次官方的态度是“只做不说”,令市场留 下不少迷雾;另一不同是2008年底4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刺激方案出台后,国营银行亦提供1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贷款,这次“4万亿2.0版”背后,国营银行并没有大量新增贷款,但因此造成国进民退的效果却一样,令国企及地方政府企业进一步垄断市场,民企生存更加不易。

国进民退成趋势

“十二五”规 划要求国退民进的目标已荡然无存。中国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较美国低50%的理由是大量国企充斥市场,导致资源滥用,过去10年市场上升4.27倍,不可谓不 快,但分化情况严重,例如高端产品市场仍然继续增长,反之国产货却停滞不前,形成消费力外流。中国经济增长率自2008年起进入失速期,到2012年保持 GDP增长7.5%亦有难度。经济上有所谓“收敛理论”,即人均收入愈接近OECD国家水平,增长率愈慢;与OECD国家水平距离愈远,一旦起步速度往往 很快。1978年中国人均收入只是香港人二十分一,自然跑得很快,目前中国城市人均收入已是香港人三分一,自然跑得慢一点。其次是外围因素,1982年至 2007年美国经济处于繁荣期,中国出口量很大,占全国GDP40%左右,但附加值很少,只占人均收入12%。外来需求大,拉动中国GDP高速成 长,2008年金融海啸令美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对中国出口需求增长放缓,中国GDP增长率失速十分正常。第三个原因是中国政府决定由2009年起改变过去 以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改为由内需带动。为防止通胀率升温,减速成为一种需要。根据哈佛大学教授Dwight Perkins在2010年发表论文指出,人均收入一旦进入10000美元至16000美元(按2000年购买力计),GDP增长速度一般都下降至5%或 以下。

中端产品渐衰微

曹仁超: 去年中国大城市人均收入在7000美元,相信到2020年才真正进入失速期,上述跟个人在2009年3月所指出的《论势》估计接近。中国自2008年起经 济进入十年左右高原期,换言之,中国GDP增长率不应继续失速下去。美国加州大学三位经济学家Barry Eicpengreen、Donghyun Park和Kwanho Shin教授最新指出,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体一旦人均收入是美国58%的时候便会失速,最佳例子是日本。换言之,中国经济已结束过去30年平均每年 GDP11%的增长期,进入另一增长期(7%至8%)。进一步失速期估计在2020年。李宁(2331)由2004年上市初期的1.95元,上升至 2007年10月的32元后,回落到2009年的9元,再上升到2010年的31.95元;形成双顶后,回落至最近的低位3.70元,波幅之大令人咋舌。 2007年股价上升是投资者对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的期望,2010年的高价是以为李宁品牌可以进军全世界,事关李宁公司赞助不少运动员参加今年伦敦奥 运。可惜事与愿违,李宁一如过去香港不少品牌陷入中产阶级的陷阱,例如鳄鱼恤(122)、金利来(533)……许多人以为社会上最多是中产阶级,因此向中 端市场发展没有错。以过去香港经验,当中产阶级收入渐丰,消费便由低端市场走向中端市场,形成鳄鱼恤、金利来等大行其道,但中产阶级消费不会停留在中端市 场,而是逐渐向高端市场上移。今天香港中产阶级大部分穿外国名牌服装、女性皆用外国“名牌”手袋,市场上只有中低端,例如佐丹奴(709)或G2000等 可以生存;其次是高端产品,如外国品牌,大部分中端产品反而失去生存空间,包括思捷环球(330)。令人担心是中国消费市场亦进入低端产品及高端产品可以 生存、中端产品生存空间则愈来愈窄的时代。

“时间”换“空间”

中国 进入转换期,从2007年以前的薄利多销,改为提升产质量素、改善边际利润、放弃高增长。国家政策是希望中国制造业日后占GDP30%左右,因为制造业能 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上述政策,过去德国推行得十分成功,德国房地产一直平稳发展,从来没有泡沫,制造业除了大企业外,不少中小企一样可以生存,产质量素 更达世界一流水平,上述经济结构令德国经济一直维持良好增长,不似日本自1990年房地产泡沫爆破至今未能复苏,甚至像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后亦失去 动力,但中国经济能否模仿德国而取得成功?由于中国房地产城市化的趋势继续,长期而言,“上”的压力仍很大,另一方面来自政府政策及银行压力,短期“下” 的压力亦少。国家政策要求楼价小幅下调两三年,随着人均收入提高,政策可以逐步放宽。即国家政策是以“时间”换取“空间”,一切以维稳为主,以免出现类似 1997年8月至2003年4月时香港的情况。在新兴市场(不包括欧、美、日),人们仍倾向买砖头、卖出股票,此一趋势在中国亦一样,至今仍未见改变。今 年中国每1000人拥有52架私家车,较OECD国家每1000人拥有100架有距离,但同新加坡39%家庭有车、台湾20%家庭有车比较,中国大城市家 庭已31%拥有私家车。7月份广州市政府宣布限制市民购车,中国汽车市场由过去高增长期进入低增长期,未来内地汽车股应否继续睇好?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 公布仍在研究应否补贴农村购买汽车(2009年政府曾提供补贴给市区居民购买省油汽车),政府不认为中国农民应拥有私家车;加上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较 去年同期上升5.5%,看来并不需要进一步的刺激计划。

稳中求变难度高

香港 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情况仍在扩大,最高收入20%的人口,无论政府推出任何政策都可成为受惠者,最低收入30%的人口由于有政府社会福利保障,问题亦不大, 最惨是占50%人口的中产阶级,既上不了天堂又落不到地狱,只有半天吊。收入分配不平衡令市民质疑特区政府的公义及公正,今年7月又再次引发大量人士上街 游行。富二代的夸富行为亦刺激起普罗大众的公愤。CY上台后如何实现“稳中求变”?如何令年轻人买得起楼?如何不影响小业主手上的财富。外国名牌商店已将 香港零售铺租金炒至天价,如何令本土中小企业仍有生存空间?求变容易,例如董建华的八万五房屋政策。求稳亦易,例如曾特首的孙九招。最难是稳中求变,既要 “稳”又要“变”,互相矛盾。讲就易,做便难,更何况2008年起香港经济已进入回落期,或叫GDP低增长期,看来CY还是少说话多做事,拿出成绩来,才 叫人心服口服,没有成绩一味接触群众是没有用的。2008年起,香港进入“赢家获得一切”的时代,如你的公司不是行业龙头,便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在经济 回落期如果仍想投资,请买龙头股,投资策略应以谨慎为主。小心在草丛内的蛇,个别股份股价随时可以下跌70%或以上,如不及时止蚀,一旦被蛇咬可以毒发身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