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和4月,是個人報稅的日
期,也是讓納稅人心痛肉痛的日子,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對每年被課稅而慘叫的納稅人而言,是“每逢3月倍思稅改";大馬現在的稅制,從七十年代落實
迄今,實在有改革的必要,否則繼續讓課逾10%的人民和企業的稅,來支撐整個國家財政需要,對經濟和納稅人來說都“傷不起"啊。
大馬談稅改已經很多年了,被建議推行的就是已經在多個國家實施的消費稅(GST);根據計算,一旦大馬落實更廣泛的消費稅,不但現在可憐的納稅人的稅率壓
力可以減輕,國家稅收也可以因此每年增加60至100億令吉,對個人和國家經濟,應該都是好事,特別是現在國家財政蒙受赤字壓力,人民感受生活壓力日重的
情況下,稅改更是刻不容緩。
很可惜,基於大部份民眾的抗拒,加上商家和政府本身的未準備完善,消費稅法案在2009年12月一讀後,原訂2010年3月二讀的法案,就被無限期展延;
在政府經濟轉型計劃下,消費稅繼續被納入議案中,並定可以在2014年推介,也就是說,如果照時間走,大選過後,就必須準備消費稅的擬定。
大馬有稅改的必要性,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報稅制,讓少部份的人承擔大部份的稅收壓力,一般的中收入上班族,更是直接的“受災戶",完全躲不掉。基於大馬個人
所得稅最高是26%,公司稅25%,部份高收入者或專業人士,還可以設公司報稅降低課稅率,但可憐每月領固定薪水的上班族,一旦到達繳稅門檻,就躲也躲不
掉了。
大馬繳稅人口只佔5.6%
根據稅務專家估計,大馬的2千890萬人口中,繳稅人口只佔5.6%,佔勞力人口的14.5%,並且只有12.4%註冊公司付所得稅,也就是說,這100萬至120萬人口必須繳所得稅,來支持大馬經濟的財務和公共開支需要,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最重要的是,納稅人會覺得自己的錢沒有被善用,被污走了、被政府慷他人之慨了(派援助金,部份有資格的人其實駕馬賽地,住獨立洋房,援助金只讓他去大吃一餐),派糖果時,這群人永遠是被忽略的一群。
如果做比較,香港有19.9%納稅人口,新加坡有20.7%人口,大馬這麼少的納稅人口,反映稅制的缺陷和不公平。這情形會發生,主要是大馬有許多自營人
士,諸如小販和小園主,他們部份的人收入不菲,但因為缺乏良好的稅收架構,可能只需要付非常低,或根本從來沒有繳過稅。
同時,大馬還有許多不能說的“名目",讓特定的人可以光明正大的不用繳稅。
消費稅,顧名思義就是,當一個人花錢買一樣東西,證明有消費能力時,就會被課稅,是更廣泛和完善的稅收架構,而且,是生產者、服務供應者、商家和消費者一
起被納入,並取代現有的營業稅(10%)和服務稅(5%);這表示,有了消費稅,現存的營業稅和服務稅會被取消。
新加坡、英國、中國、印尼、澳洲、日本等國家都已經實施消費稅多年,證明消費稅是更優化的稅制。當然,對於背負全國財務重擔的現有納稅人而言,在人民廣泛分擔下,他們的繳稅壓力可以減輕,不需要每月對著被削去大筆稅金的薪水單哀怨!
無可否認,稅改是非常重大的改革,必須完善的準備才能落實;不過,大馬現在財政赤字高企,石油稅收可能有枯干的一天,改革稅收制度是有其急迫性的。
希望在大選過後,不管情況怎麼樣,說好的稅改都可以繼續落實,減輕現在10%納稅人不公平的待遇,同時也是國家財政改革的一大步。
(星洲日報/焦點評析:陳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