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23, 2014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14:中国泥菩萨过江?
2004年3月,中国首席经济师林毅夫教授在大马研讨会上说:中国在1997/8年亚洲危机时,稳住人民币,没有跟着贬值为亚洲带来了货币稳定。
我当时在场反驳说:中国在1994年改革双轨汇率制,人民币贬值40%,已带来竞相贬值的开始。
后来,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师;不過,他从没对中国当年的角色加以说明。
最近,他开腔说:“中国在2008/9年放出4兆人民币,为全球带来了成长。”他感到很自豪,却忘了如果中国不大力刺激保八,中国可能产生社会动乱,因为当时超过2000万个职业消失,还有更多公司破产。
发改委和宏观经济研究学院分析员都异口同声指,中国在2009年至2013年浪费了超过6.8兆人民币的投资。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4兆人民币所结的果,几乎变成了李克强的“噩梦”,不知如何来消化那些废置产业,如鬼城等。
今天,中国的全部债务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多来自这个4兆人民币的后遗症;中国的广义货币M2(流通货币加存款)达国内生产总值2.2倍,超越全球所有国家。
全球商品几乎崩盘的主因之一是中国已经超级饱和,不但不能吸纳新商品来源,连旧的存货都还要许多年才能消耗;难怪今天商品经济体全都要叫救命!
中国好像只关心自己如何阻止经济快速下降,所以才不断降利息、减储备金、注水拨款等等,来确保经济增长,有如泥菩萨过江。
2008/9年全球金融海啸时,一些中国教授,包括来马开讲的中国十大经济师李稻葵教授也说了类似的话:中国为亚洲带来了稳定。
我们这些小国弱国的普罗大众,好像是旱鸭子听雷,不知这些中国专家在说什么?
更为重要的是,亚洲国家,尤其是大马将面对来临的流动性危机,中国又如何来稳定局势?沪港直通车为的是中国需要刺激方案,需要逐步开放人民币,未必是考量稳定整个亚洲。
事实也如此,中国的任何政策都以中国为前提。以下是一些分析:
地政借贷过高
中国的地政借贷超过15兆人民币,中央可以吸纳,但这过程会产生许多冲突;李克强等好像还是束手无策。
房地产近崩盘,地方政府如何偿还?只好再借新贷还旧贷,加利息就越滚越大!
影子银行无数
中国到底有多少影子银行?
FitchIrca的Charlene Chu公开说影子银行总借贷超过15兆。这个报告不但被高盛采用传给顾客,连中国领导也邀请Charlene Chu讨论。
国企财务近跳崖
中国的企业借贷,已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这才要命;中国的国企已到了跳崖的边缘。中央一定要搭救,但如何救?
一份研究显示中国的企业和国外子公司,大多借了巨额外债,可能高达1兆美元;这些国外借贷可能连中央都不知道,因为他们都是在岸外避税天堂执行。
私企债券近违约
中国私人企业的债券已接近违约,这次全球基金经理开始转移投资阵地,放弃新兴国债券,中国的企业(多为房地产)竟然占了全球的三分之二,吓坏了投资者。
虽然全球都知道中国拥有超过4.5兆美元的储备金,却不知道当中有多少是灌水的,多少是热钱?已知的只是中国的总外债超过官方数据。
如果只靠贸易盈余和外来投资,其储备金不可能到达4.5兆美元,当中有多是无法兑现的外国债券?
实际上,如果跟着沪港直通车后完全开放人民币,又被国际炒家狙击,中国人民银行可拿出多少储备金来抗战?
看来这次酝酿中的全球缺美元危机,中国更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啊!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981?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Friday, December 19, 2014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13:纳吉与3.8之战
http://klse.i3investor.com/blogs/kianweiaritcles/66832.jsp 2015年,令吉汇率很可能直泻到3.8兑一美元;当俄罗斯宣布资金管制就是接近破产时,全球的炒家必然对类似货币加以狙击,包括大马令吉。 从现在开始,令吉很难回头转上,肯定会徘徊在3.5至3.6的低价位;兑新币也将会到达3.0! 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和国行总裁丹斯里洁蒂面对的是:顺其自然或该插手扶持的抉择?要扶持,凭什么?单单这个1300亿的外汇储备金是否足以应付? 或许,纳吉不必太担心,只要见机行事:未必一定出手,因为出手也未必有效? 对于投资在我国债市、股市和借贷的外资,我们只是“局部管制”,这些资金几乎可自由进出。 大马的保障只在于终结了CLOB,不必担心外资通过新加坡撤出;令吉在新加坡也不能自由交易,但这无阻令吉再挫。 可以推论,纳吉为了稳定汇率,会不时扶持,但不是全力维持在3.5以上。假设令吉兑美元达到3.7至3.8,而且维持6个月以上,大马会有什么劣局? 以下是一些探讨和推论: 进口产品起价 各种进口产品必然起价,据悉,洋葱和大蒜等早已涨不少;牛肉和乳制品必然会随之而来。政府没办法阻止这个压力,人民肯定受到冲击。 消费意愿下跌 明后年,将是凄惨年;全国家庭借贷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80%,高利息高偿债,所剩无几,消费人岂敢继续乱花钱?同时,房地产已“冻资”不少,股市劲跌是火上加油,加上升息在即,任谁都面对压力。棕油价攀升乏力,市场不景显现。 国债殖利上扬 上星期,10年债券殖利率已经超过4.2%,这只是开始;别忘了政府必须继续举债还债(约5800亿令吉)。高息负担加重政府压力,发展项目必定大减,经济成长被拖累。 银行借贷升息 这几个月来,银行纷纷出招抢存款,理想逐步提高过4.3%。再下去,银行必然增加贷款利息,甚至可能高达8%至9%。他们不但成本高,还要面对更高的违约风险。 公司盈利下降 利息涨盈利降,这是很简单的硬道理;负债高的公司过不了关,可能要关门大吉。明年,若更多公司裁员,绝对不是大事。实际上,一些油气公司已开始裁员。 股市淡静2年 在外资逃令吉降,利息增加的形势下,股市还能有多好?岁末或可保住1700点,但许多散户已经被套牢,不敢卖不要卖,明年6月情况又如何?后年大概也好不到那里;但最大的悲哀是,多数人缺现金,白白看着捡便宜的机会溜过。 出口商趁机赚 一些原产品的收入会更好,出口商可趁机多赚一点。但全球大多通缩,很难加码消费,就连中国都正在改革收缩,印度也将面对货币走贬,如何能入库更多?印度不能取代中国来制造下一个商品牛市。 奢侈品消费减 明后年高息年代来临,大型采购如汽车、房地产和金饰等,消耗必会减少。中国和中东的旅客在欧洲索回消费税额大挫,意思是不再是豪客,可预料还有许多奢侈品将面对严冬。 首相和洁蒂要如何面对以上这些劣局?前财长东姑拉沙里说今年是有史以来最严重,是言过其实,因为更坏的还没到来,但明年也不至于比1969、1974、1986、1998…的金融风暴糟糕。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724?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转帖]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12:马币兑新元会达3?
12月12日,令吉兑新币已经跌到2.7价位,但事实上,一些银行或兑换商在隔天,新币售价已挂在2.83。
这令人感到惊慌,尤其是常要到新加坡的南马人、要到新加坡做生意的商人和有子女在新加坡深造的家长,对新元强势更是触目惊心,头痛不已。
再下去,如果令吉兑美元掉到3.8,兑新币会不会也掉到3.0?
不要感到惊讶,因为我认为这绝对有可能发生。
令吉跌得急而深
因为美元的强势,令吉和新币兑美元都会走贬,但令吉跌得更多更快,这几天已来到2.7价位;从去年3月22日2.38兑一新币,至今以2.68计算,已再跌了12%。
转出口吸金力强
新加坡不靠商品出口,主要是从转出口贸易吸金,即使减少转出口也只是损失服务费。该国出口的提炼石油达到9000万桶,外汇收入肯定不受国际油价影响。
油类金融产品多
该国是东南亚主要的炼油中心,炼油活动或会减少,但这里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交易中心之一,石油类的金融产品也多,不管油价波动,炒卖还是继续,顶多是岸外支援服务减少,但丝毫无损新加坡国际收支。
巨额货币交易
从金融服务业来看,新加坡的定位已经超越了转出口贸易那么简单,因为光是每天约5000亿美元的巨额货币交易就足以抵消一些行业的下降。
旅游业续蓬勃
新加坡另一主要外汇收入是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约6%,这个无烟工业会继续蓬勃,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大跌,更不像大马自MH370以来那样剧降。
购买力冠全球
假如要数购买力,新加坡算是全球最高,国内消费十分蓬勃,占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约60%,因此,即使大马市道转差,仅一水相隔的新加坡肯定不为所动。
电子品依赖美国
该国的电子电器产品多出口到美国,又或转出口到全球各地;美国来年市道好,新加坡肯定没问题。正如大马的制造业一样,以电子电器为主。
新加坡独有的护身符
以上分析只是说明新加坡经济可在全球金融震荡时维持稳定;因此新币兑令吉,维持高价也很合理。
不过新加坡政府早就声明明年经济只会增长3%,这令新加坡人担忧;反观我国还在自夸自耀说5%增长没问题。
相对新加坡,为何令吉跌不停?
这就的看看新加坡的金融实力。
新加坡的债务比大马高,达经济的120%,但包括金管局的储备金、淡马锡、GIC、强积金和其他官联机构的种基金总资产加起来,这120%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可随时美元化防狙击
新加坡的金管局属货币局之类的组织,是市场活络的泉源,就如香港的金管局可以加印钞票,但却有超过100%的外汇储备金支持。简言之,新加坡可以完全收回新币,而用美元来取而代之(美元化),那么,炒家就难以下手狙击了。
区域货币交易中心
亲美国强势政府,对外借贷(尤其是美元)没问题。
2009年一月和美国的货币交换就是证明;新加坡还是区域的借贷或炒卖中心;炒家需要这个交易中心赚钱,怎会杀会生金蛋的鹅?
最后一项才是新币的护身符,因此,不管国际炒家如何抛卖其他货币,包括令吉,却不会去捣新币的蛋。
单单这个因素,新加坡就可以在下个缺美元危机时独善其身;反之,大马的令吉就得看炒家和国际基金的眼色和颜色了。
令吉要被抛售到3兑一新元,是迟早的事!俄国破产,缺美元危机再现,那就是时候了。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514?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Thursday, December 18, 2014
2015应该买什么股票??
2014快来到尾声了。可惜的是维持了4-5年的牛市却在最后一个月开始疲劳。12月一开始就一直泻,而最主要导源是万万没想到的石油狂泻。由于马来西亚GDP大概30%和油气业务有关,所以明年可能是马来西亚的严峻挑战年份。那么什么类型股票可以买?我的想法是还是以出口导向为主要的公司,因为马币贬值快,相对的有利出口。
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我觉得以下我在investlah写的可以给大家参考:-
HIGH DIV YIELD stocks?
KSSC industrial 0.0395 0.420 9.40%
ENGKAH perfume, toiletry 0.1450 2.000 7.25%
DELEUM OIL & GAS 0.1075 1.540 6.98%
PADINI consumer 0.1000 1.450 6.90%
FIMACORP industrial, etc 0.1500 2.200 6.82%
POHUAT Furni, export 0.0800 1.210 6.61%
Stocks that is far from its HIGH NTA
1. PerakCorp@ 2.05, NTA=RM5.50
2. ILB @ 0.66, NTA=1.77
3. Nylex @ 0.53, NTA=1.50
sTOCKS WITH HUGE high side compared to price now??
MINTYE @ 1.14, TP=1.60 40.35%
JCY @ 0.50 ,TP=0.70 40%
MSC @ 2.56, TP=3.80 48%
PRKCORP @ 2.05, TP=3.90 90.24%
TEOSENG @ 1.80, TP 2.50 38.89%
PJDEV-WC@ 0.515, TP 0.90 74.75%
MAHSING-WB @ 0.25, TP=0.90, 260%
另外,还看好Nylex,Faber,OKA.觉得可以拥有一点。
根据每个人的喜好,我觉得以下我在investlah写的可以给大家参考:-
HIGH DIV YIELD stocks?
KSSC industrial 0.0395 0.420 9.40%
ENGKAH perfume, toiletry 0.1450 2.000 7.25%
DELEUM OIL & GAS 0.1075 1.540 6.98%
PADINI consumer 0.1000 1.450 6.90%
FIMACORP industrial, etc 0.1500 2.200 6.82%
POHUAT Furni, export 0.0800 1.210 6.61%
Stocks that is far from its HIGH NTA
1. PerakCorp@ 2.05, NTA=RM5.50
2. ILB @ 0.66, NTA=1.77
3. Nylex @ 0.53, NTA=1.50
sTOCKS WITH HUGE high side compared to price now??
MINTYE @ 1.14, TP=1.60 40.35%
JCY @ 0.50 ,TP=0.70 40%
MSC @ 2.56, TP=3.80 48%
PRKCORP @ 2.05, TP=3.90 90.24%
TEOSENG @ 1.80, TP 2.50 38.89%
PJDEV-WC@ 0.515, TP 0.90 74.75%
MAHSING-WB @ 0.25, TP=0.90, 260%
另外,还看好Nylex,Faber,OKA.觉得可以拥有一点。
Labels:
我的分享集,
我的股票Portfolio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九:美国放任危机成形?
2014-12-15 08:03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8894?tid=743
2015首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将面对许多动荡,美国联储局会在年中升息,炒家必倾巢而出作乱,许多国家的货币、股市和债市将动荡难安,严重者可能会大泻或崩或沉……。
届时,美国必定“自己顾自己”,即使是外交关系要好的国家,美国也未必会出手支持,除非在很特殊的情况下。
有人认为,美国爱“多管闲事”,但实际的情况刚刚好相反。
令1997风暴恶化
1997/8年区域金融风暴的历史,就很明显的看清楚这一点。当时,美日两国互换货币,令美元大起,日元狂贬,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
当时,美国其实可以放慢脚步升息,以缓和美元急升,但是联储局却继续升息,令危机恶化。
这个论点被Bear Stern的首席经济师大卫马尔普斯(David Malpass)在国会提出,却没有人附和;同样的理由,前年当联合国多数成员要求美国领兵出战叙利亚,美国居然无动于衷。因为美国已不再完全靠中东的石油供应。
同样是1997/98年危机,美国“暧昧插手”,令印尼苏哈多被推翻,韩国日本被逼开放,索罗斯等收购最宝贵的资产,大马差点也栽在其中。
蓄意制造危机
当时幸免的国家,之后都必须听命于国际货币基金,更被牵制多年。更重要的是,美元继续强霸亚洲,日元债务区完全消失得无影无踪。
美国也曾经在2007年说服中国和越南开放货币,越南信了,结果制造出空前的金融大泡沫,最后爆破。越南盾到今天还是莫名其妙的波动,人民交易首选美元。
中国的胡仪最后一分钟改变主意,放弃对美国的“承诺”,没在天津开放人民币,而逃过资产泡沫及爆破的痛苦。这是美国蓄意制造危机!
让俄国自生自灭
眼前的俄罗斯,金融形势肯定会加剧的坏下去,即使不形成危机,全球新兴市场必然受到牵连和打击。
虽然这次的危机不会像1997/8年般,但许多国家肯定被波及受损。若成真,美国是否会放手,让我们喘气?
对照1997/8年的历史,美国会有以下的动机和行动:1998年俄国破产,美国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即刻出手搭救。但现在,普丁走上不归路,他和欧盟对敌,和美国博弈,被经济封锁。
面对卢布危机跟着就是银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即使普丁能维持政权,他已经是个“跛脚鸭”,不可任意而为。
欧美和国际货币基金不出手搭救,俄国的危机必然散布全球。
之前提到的5R货币包括俄国卢布(Ruble)、巴西雷亚尔(Real)、印度卢比(Rupee)、印尼盾(Rupiah)和南非兰特(Rand),将严重受打击。
届时,这些国家必向国际货币基金求助,而美国就可暗渡陈仓。
东亚国家已担心中国,视这为接近美国的良机;印尼、大马、韩国和越南等,都会趁此机会靠近美国。
制造美元短缺假象
估计俄罗斯的企业向外借贷超过5000亿美元,目前这些企业资金短缺;欧洲央行能力有限,德国极保守,美元只会更抢手。
即使俄国危机不会引发新兴市场危机,美国快速脱售之前购入的债券,以回收流动美元,同时加快升息,全球即刻会陷入美元短缺的困境;这个危机在2009年就发生过,当时连富有的新加坡都可能破产!
有分析员说,全球多国都在宽松,怎会缺流动现金?
别忘了,日本加印的是日元,欧盟的量化是推欧元,中国加快注资,但是用人民币,这些量化行动用的都不是美元。
对于缺乏美元的国家,这些货币都无用武之地,所以只能乖乖听话。中国本身都要巨额美元来偿还美元外债。
收拾残局显示英雄
美国的的巨型投行,届时就有机会大展宏图,像秃鹰那样从天上冲下收拾“受伤的猎物”。
因为新兴市场那些缺美元的企业,为了自救被逼引入新股东。在亚洲金融风暴时,美国时任副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当时就在国会被指正协助投行狩猎。
美国现在的心态就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说危机就要到来了。
http://www.nanyang.com/node/668894?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11:商品巨牛终喘气
2014-12-17 10:47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338?tid=743
这次全球油价格剧挫,其他商品如工业金属、农业商品,甚至金银等等都被抛售,价格不断低探。
或面临“缺美元”冲击
对我国来说,石油和原棕油是主要外汇收入,价格继续下跌,未来很可能面临“缺美元”的冲击;因此,政府必须对这个“商品超级牛”的趋势,详细研究、推论、预测和做好应对,才能减少伤害。
1997年初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接受传媒访问时,已暴露出政府当时对即将来临1997/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不知不觉。
今天,几位内阁部长对近期石油、令吉和股市剧泻的劣势,竟然像当年的马哈迪那样:半知不解!
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总执行长拿督达祖丁还满怀乐观的说:外资很快就会回流马股!
这次大马面对的暴泻的情况肯定和商品超级牛市去年开始“喘气”有密切关系。
近代历史曾拥4大牛市
理论上有所谓的“商品超级牛市”,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比尔兹‧厄顿(Bilge Erten)坚持近代历史,曾经有4个大牛市,即1917、1951、1973和最近的2001年。这些超级牛市(长达13至15年),肯定和当时的货币、利率和经济增长有密切的关联。
2001年美国才脱离科技股泡沫爆破衰退后的急速经济增长,也在当时中国也刚刚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经济飙升的步伐。
经过了接近14年的超级牛市,中间2008和2009年全球金融海啸和商品极低价,全球的商品终于开始下行。最近,油价直泻就是这个趋势的现象。
问题是:如果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会延续多久?
这次牛市是否会转变成长长熊市,就如1986年7月时,每桶原油才28美元,2002年一月也才26美元而已。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油价一路直泻,1999年一月时竟来到每桶18美元的低点!
2002至2013年超级牛市的来源,主因是中国进入世贸组织的带动,之前的分析大多看淡,认为中国的很多国企会因此倒闭,导致失业人数像星星。
中国软着陆美元转升
结果刚好相反,中国进入世贸后,踏入了红火成长机遇期;这期间美元走弱,美元指数在2008年来到71点低水平。
期间,所有商品经济体飞跃,全球景气热烘烘,宴会似乎永远不会中断,中国经济和美国美元才是商品超级牛市的来源。现在也将因为中国软着陆,美元转升,终结这个超级牛市!
去年,全球货币转头,美元开始上涨,欧元区和日本继续通缩,中国经济开始冷却。这个全球形势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商品的循环周期。
现在几乎肯定的是,美元的扬势只是开端,欧元区的通缩还在肆虐,尽管欧洲央行将大幅宽松,欧元区不可能对商品带来牛市冲击;同样的,日本也在努力宽松,但也很难压下美元的气焰和中国冷却。
大马难逃喘气打击
我国过去近10年,通过了高价棕油和石油,累计了1350亿美元储备金,同时也制造了许多巨富。不论地产、油棕、建筑、油气行业都是人才辈出,他们却不知道,有所谓的超级商品牛市的“正面影响”。
今天,超级牛市喘气了,大马的景气形势转弱,这些巨富是否有先见之明,转以守代冲,以逸待劳,等待下一个牛市?还是仍在猛冲,不断借贷扩充?
全球商品超级牛市制造了中国许多巨富,吉隆坡竟成为全球最多百万富翁(美元)之地。
现在形势转变了,而且还转变的很快,再下去,这头牛会否再发力?
从历史趋势来看,上次的超级牛市长达13至15年,同样地,商品熊市也维持长达10年;单单这次大马股市下泻已经伤了许多小富翁。借了过多债务的富翁又能生存多久?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338?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十:股市3极化 马股恐插水
2014-12-16 10:55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9123?tid=743
明、后两年,全球股市会形成3个极化:
1.美国龙头继续波动趋升
2.拼量化的经济体股市稳升
3.商品经济体日渐下滑,这包括大马股市。
美国经济蒸蒸日上,没有半点疲态;虽然本益比(PE)可能已来到20至27倍,但以今天现金充沛,利息低档,公司业绩越来越好,加上全球油价大泻,美国的经济增长必将继续强劲,难怪股市牛气十足。
著名股市分析教授杰里米西格尔(Jeremy Seigal)认为,明年股市会维持高升,可能会有小调整(10%)。
美国明年中启动升息周期,届时标普指数要飞升到2300点,道琼斯指数要破19000点都不是问题;而和美国类似的经济体,如英国等的股市,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靠量化拼经济的地区,如欧元区和日本等,量化继续,市场流动资金充沛,连带推高股市,尤其是这些市场目前都在低点。
加上全球油价低迷,日本和欧洲都可享受低价石油,增加其他消费。
日本的情形会最显著,首相安倍的量化政策,会加强注入资金,日经指数必定高飞;欧元区情况也相似。
中国沪港股市直通车,已显现了中国“流动性”的厉害;中国大妈和企业疯狂借贷来炒股,把上证指数,在13天内推高50%。从11月尾的2440点,推高到12月8日的3000点。
12月9日,中国官方只是一个行政指示,阻止企业乱借贷炒股,股市就爆泻了5.6%。从中可窥出中国资金窜动和政治主导的威力。
即使中国总借贷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2.5倍,但在游资护航下,股市至少可维持3000点。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形势已很明显,但矛盾之处是经济好时,股市“睡觉”,反倒是现在景气放缓,股市却飙升。
商品经济体的股市多数凶多吉少;墨西哥10日宣布不能随意兑换美元,因为已浮现美元短缺的问题。
其他石油出口国,如俄国、奈及利亚、南非、委内瑞拉、印尼、巴西、大马和多个海湾国的股市都面对大幅抛售。
资金经理都已开始撤离,例如我国每个星期都有几亿外资抛卖股票和国家债券;俄国股市已掉了近50%,从2年的1600点泻到今天的850点,该国货币卢布也同步贬了50%。
接下来,大马股市如何?
综指不振惟有下降
俄国若爆发金融危机,势必冲击全球股市,但大马的影响较深远,因为我们都靠石油赚外汇;看外资在抛售俄国股市,大马股市命运也会一样。我国股市未来两年形势都不好,综指能维持在1500点已经很好了,但这随时可能失守。
油气股或反弹
这一轮油价大跌,油气股已重挫超过50%,甚至是70%的大有人在;油价已接近谷底,相信沙地阿拉伯会扶持在每桶约60美元,所以说油气股随时可能反弹。
其他类股的走势,我预测建筑股还可寄望,制造业可维持,房地产股受抛压,银行股被外资抛售,棕油股难有作为,服务行业或许稳定。
对于大马,未来两年必须步步为营,尤其要注意令吉的走势。令吉明年还会低迷,股市也一样。间中或许会有许多小反弹,但总的趋势是往下行。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Thursday, December 11, 2014
[转帖]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四:令吉会直泻到3.80?
1美元兑3.8令吉,是2005年7月,令吉与美元脱钩前的兑换率;令吉“开放后”,国家银行实行“管理浮动机制”。
2011年7月21日,令吉曾一度涨到2.93兑1美元;而在全球金融危机最高潮时,2009年3月2日则创下3.72兑1美元。
最近,令吉不断剧跌,一些人开始恐慌,更惊传出令吉会掉到3.7至3.8兑1美元。
令吉兑美元要从3.3插水到3.8,急泻近15%的惨情会否很快出现?
入口商软脚,有孩子在国外深造的家长也软脚,借外债的企业更软脚……这时刻,入口商就开怀了……从近期走势和历史背景来看,令吉短期内相信很难稳得住;中期来看,必然还是会再跌。
以下是我对2015年全球货币局势的看法:
俄国危机冲击令吉
之前提到俄国刚和货币炒家宣战,但普丁完全被孤立,只能自求自保的情况来看,卢布应该是“凶多吉少”。
即使俄国破产,国际货币基金(IMF)也不会出手搭救。
令吉不可能在俄国危机中上升。
新兴市场危如累卵
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市场的危机已是蓄势待发,已可预见巴西、南非、印尼、印度、土耳其和我国的令吉必然被抛售。
去年我们安然过渡是因为石油收入好,但明年却是完全相反的局面。
油价短期维持低迷
产油国组织(OPEC)坚持不减产,油价必然继续跌。下个会议在明年6月,当然,期间,会员国随时可召开紧急会议。
目前,我们看到布兰特(Brent)原油价暂时稳在每桶70美元,西德州(WTI)中级原油稳在每桶约65美元。
油盟可能是对了,因为部分页岩油开发商暂时停产,油盟可继续扩大市占率。沙地认为WTI可以稳在每桶约60美元,而令吉却下滑。
外资撤离马股债市
外资对大马看法负面,炒家必定继续肆虐。
令吉最近急挫都是因为炒家兴风作浪,再下去,他们首要任务依然是继续抛售令吉,把令吉“打贬”;单单这个因素就足以使令吉回不了头上升。
12月9日,令吉兑美元已接近3.4820,可悲的是,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沪港通激励也无效
中国股市最新的“改革”,原本可带动亚洲股市活络,果然是唯独大马股市除外。
眼见所有股市都上升,只是大马落后,令吉和综指还继续下滑,这个真是意想不到的“小事”。
原因很简单,这些从沪港通中受惠的国家,都是石油净入口国,唯独大马是靠出口石油赚外汇。
欧洲央行决开水喉
欧洲投资者都希望欧洲央行(ECB)尽快推量化宽松(QE),大开水喉,所以,欧股几乎都随着这乐观预期而起舞。
简言之,美元走势会因为欧洲中央放水而继续升高;而那些没有加入欧元的欧洲国包括瑞典、挪威和英国等的货币会与美元背道而驰,令吉肯定会受牵连。
日本量化 日圆续跌
同样的理由,日本首相安倍在大选胜利后,会继续推量化,日圆走跌的同时,亚洲货币也会被压低,大马当然无法独善其身。
这是1995至98年日圆美元倒转历史重演的掀幕。
其实,亚洲货币危机的祸首之一,来自日圆自贬和美元强势的大局;未来几年,亚洲货币会不间断重演震荡,但相信不及90年代末的严重。
大马央行出手扶市
最后可以稳住令吉的,必定是国家银行。
几天前,国行总裁丹斯里洁蒂说:要稳定的汇率。弦外之音是,随时出手扶持令吉。
问题是,国行手腕够力吗?是否有此需要?
要扶在什么价位?
今天,我国已非当年危机时的劣势,除了有足够的银弹(储备金约1400亿美元,当时只有约190亿美元),还有足够的“打仗经验”;加上大马很多朋友,随时可以出手相助……2009年1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激烈时,新加坡和韩国几乎“破产”,其现金近乎干涸(Illiguidity),且严缺美元。
虽然财富巨额,却没有美元现金,当时,美国联储局出手“换汇”(SWAP),马上解决了问题。
中国和大马也有“换汇”,却暂时“无用武之地”;看来令吉暂时还是往下方行的几率较高,3.6、3.7恐怕很快会到位。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何启斌博士专栏系列三:卢布危机传全球
俄罗斯受油价急挫之痛的同时,其实也正接近主权债务危机。
该国货币卢布已经贬了超过45%,需要大量银弹来扶市。
名义上,俄国储备金有3700亿美元,但实际上可以拿来“抗战”(支持卢布)的还不到2000亿美元,而且这几个月为了扶持卢布,已经花了好几百亿。
再下去,俄国的储备金不足抵抗炒家的抛卖。
俄外汇外债超越5000亿美元
另一个沉重的负担是外汇外债,竟已超越5000亿美元。
虽说政府本身所欠的不多,但是政府和官联机构如Rosneft不少欠款已快要到期。现在这些机构都因为西方的制裁而不能借债还债,必将违约收场。
2013年初,一美元只兑30卢布,但到了今天,卢布已贬到54,可以说正式进入货币危机阶段,再一年半载就会进入主权债务危机。
俄国央行不断扶市,但卢布却升不上来,这就是典型的货币危机现象。
俄国所靠的外汇收入,有三分之二是靠石油,如今油价急跌,外汇收入必定剧减;就连中国先付4000亿美元的部分款项也不足来应付。
西方的制裁继续发威,严重打击俄国金融经济;最新的数据显示,2015年俄国必然进入衰退,许多研究机构也已经做了类似宣布。
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衰退事小,危机事大”。
俄国卢布危机足以冲击全球吗?这是否全球危机的先兆?
其中一个肯定的冲击是“巴西危机”;一些分析机构已预测巴西随时会跟着俄国卢布危机,一齐爆发或接着爆发。
作为新兴经济体,大马又会如何?
还记得1997年的泰铢危机吗?当时,泰国金融危机来自其地产崩盘,后导致银行陷困,大企业还不了外汇外债,泰铢就即刻被狙击。
玩味的是,当时其他国家完全“不知不觉”。
加上美国副财长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兴风作浪,炒家逐一炒,结果就引爆了所谓的“亚洲金融危机”;当时,开始受狙击的泰国便是这场危机的指标。
2008年初,越南盾急贬,揭开了全球的金融危机面纱。
同样的,当越南危机发难时,全球资金链已发生问题,许多企业并购都几乎停顿,接着就是美国大企业资金停顿,流动性干枯的“破产局面”。
现在回首,我们可以说:越南小经济,小市场的危机才是全球危机的指标。
卢布危机如何左右全球资金动向?
首先全球资金经理会纷纷调整投资策略,就足以诱发灾难。
“卖空”卢布跟普丁“决战”
全球500家最大的资金管理机构,管理达70兆美元,试想想,只要他们改变1%的资金流向,那就是7000亿美元。根据国际结算银行(BIS)的估计,这个转变绝对足以震荡全球。
俄国危机已经令这些基金经理开始转移,全球许多较弱的新兴货币明年肯定继续面对沉重抛压。
国际炒家正在“卖空”卢布,跟普丁“决战”。
普丁不甘示弱,周五也宣布和炒家开战,实际上俄国已输了近千亿储备金,这个现象完全是泰国危机的翻版;日本在1998年6月的形势也一样。
今天,普丁只能“自己救自己”,其他资金经理也跟着一齐“抛卖”类似俄国的发展股市和货币,导致危机传染。
巴西、印度、南非、印尼、土耳其,甚至是大马、委内瑞拉等肯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在欧陆的国家,如瑞典、丹麦、波兰,这些与俄国有直接贸易和借贷的国家肯定也会殃及池鱼;奥地利、瑞士和德国银行等也将被牵连。
大马如何应变?或不知不觉?
今天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分析,可能让人觉得“危言耸听”……或许我们看看明年今日吧…
何启斌博士 金融经济学家
http://www.nanyang.com/node/667622?tid=743
Labels:
马来西亚经济
Monday, December 8, 2014
关于Shale Oil
最近开始研究起经济风暴-Shale oil的起源,Break-even points.
http://www.vox.com/2014/12/3/7327147/oil-prices-breakeven-shale
http://www.wsj.com/articles/energy-boom-can-withstand-steeper-oil-price-drop-1414627471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10-17/oil-is-cheap-but-not-so-cheap-that-americans-won-t-profit-from-it.html
分享其中一些内容
Oil profits are being tested. Crude prices have face-planted to their cheapest level since 2010, threatening the balance sheets of companies and the budgets of nations.
Take Canada’s controversial oil sands. With crude prices teasing $80 a barrel for the first time in years, about 25 percent of the synthetic crude produced from the sands is no longer profitabl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Stocks of smaller oil companies, which tend to focus on supplies that are expensive to extract, are getting crushed. Bond holders who have lent to oil prospectors are getting worried they won’t get paid back. But maybe the biggest question remaining is whether the bounty of U.S. fracking, which made America the world’s biggest oil and gas producer, will wither in the field.
The answer so far: not so much. Here’s a list of break-even points for some of America’s biggest shale-oil regions. Note that most regions continue to be profitable below $80, including the Bakken and Eagle Ford formation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Much of the Eagle Ford play would still be profitable with $50 oil.
For the past few years, investors representing $3 trillion of assets under management have been warning of the potential for “stranded assets” -- oil projects that turn unprofitable when a) demand drops because of more fuel-efficient technologies or b) demand drops from taxes imposed to prevent the blistering worst of climate change.
What we’re seeing today is not the environmental stranded-asset scenario. Demand for oil has actually been on the rise -- up four perce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2, according to IEA data. Instead, the recent price bust is mostly the result of a new glut of oil supply. Massive discoveries in North Dakota and Texas have driven down prices, even amid tension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Ukraine that in leaner oil days would have driven prices higher. Roughly 3 million more barrels a day are being produced now than in 2011.
Even though this price collapse is largely supply-driven, it’s still threatening to strand oil assets and may be giving investors a hint of stranded assets to come. Many countries that depend on oil revenue to balance their budgets are already operating in the red.
Saudi Arabia needs Brent oil prices to exceed $91 a barrel to pay its bills, according to IMF estimates. That’s interesting, because Saudi Arabia actually has the ability to drive the price higher but has so far declined to do so. The biggest OPEC producer, with almost $800 billion in cash reserves to lean on, is opting instead to maintain market share and to test the break-even points of U.S. shale oil.
It’s a tough test, and OPEC may not like the results. The break-even for American oil has been falling as fracking techniques are refined. The U.S. is producing unconventional oil with acceptable returns in the range of $70 a barrel for oil, less than most OPEC nations can sustain.
There’s little incentive for U.S. producers to slow down anytime soon. Even the drillers who do get squeezed will be loath to cut production. Investors tend to punish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ies that slow their pace.
If prices continue to fall, there will be losers outside the oil patch. The drive towar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will be slowed. Median stock prices for solar energy companies have fallen almost 30 percent in a month, tracking the decline in oil prices. Sales of electric cars also move in step with the price of oil.
There will also be winners -- millions of them. For every $10 drop in the price of a barrel of oil, world economic output increases by almost half a percentage point. Prices at the gasoline pump have already dropped about 50 cents a gallon. That translates to about $500 a year in savings for the average gas-guzzling U.S. household.
And if the history of oil prices has taught us anything, it's that these low prices will continue -- until they don't.
http://www.vox.com/2014/12/3/7327147/oil-prices-breakeven-shale
http://www.wsj.com/articles/energy-boom-can-withstand-steeper-oil-price-drop-1414627471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4-10-17/oil-is-cheap-but-not-so-cheap-that-americans-won-t-profit-from-it.html
分享其中一些内容
Oil profits are being tested. Crude prices have face-planted to their cheapest level since 2010, threatening the balance sheets of companies and the budgets of nations.
Take Canada’s controversial oil sands. With crude prices teasing $80 a barrel for the first time in years, about 25 percent of the synthetic crude produced from the sands is no longer profitable,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Stocks of smaller oil companies, which tend to focus on supplies that are expensive to extract, are getting crushed. Bond holders who have lent to oil prospectors are getting worried they won’t get paid back. But maybe the biggest question remaining is whether the bounty of U.S. fracking, which made America the world’s biggest oil and gas producer, will wither in the field.
The answer so far: not so much. Here’s a list of break-even points for some of America’s biggest shale-oil regions. Note that most regions continue to be profitable below $80, including the Bakken and Eagle Ford formations,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s. Much of the Eagle Ford play would still be profitable with $50 oil.
Source: 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What we’re seeing today is not the environmental stranded-asset scenario. Demand for oil has actually been on the rise -- up four percen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2, according to IEA data. Instead, the recent price bust is mostly the result of a new glut of oil supply. Massive discoveries in North Dakota and Texas have driven down prices, even amid tension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Ukraine that in leaner oil days would have driven prices higher. Roughly 3 million more barrels a day are being produced now than in 2011.
Saudi Arabia needs Brent oil prices to exceed $91 a barrel to pay its bills, according to IMF estimates. That’s interesting, because Saudi Arabia actually has the ability to drive the price higher but has so far declined to do so. The biggest OPEC producer, with almost $800 billion in cash reserves to lean on, is opting instead to maintain market share and to test the break-even points of U.S. shale oil.
It’s a tough test, and OPEC may not like the results. The break-even for American oil has been falling as fracking techniques are refined. The U.S. is producing unconventional oil with acceptable returns in the range of $70 a barrel for oil, less than most OPEC nations can sustain.
There’s little incentive for U.S. producers to slow down anytime soon. Even the drillers who do get squeezed will be loath to cut production. Investors tend to punish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companies that slow their pace.
If prices continue to fall, there will be losers outside the oil patch. The drive toward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will be slowed. Median stock prices for solar energy companies have fallen almost 30 percent in a month, tracking the decline in oil prices. Sales of electric cars also move in step with the price of oil.
There will also be winners -- millions of them. For every $10 drop in the price of a barrel of oil, world economic output increases by almost half a percentage point. Prices at the gasoline pump have already dropped about 50 cents a gallon. That translates to about $500 a year in savings for the average gas-guzzling U.S. household.
And if the history of oil prices has taught us anything, it's that these low prices will continue -- until they don't.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