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1, 2011

买产业不如买产业股 ?我的有感而发。

 今天看了一个前辈的文章买产业不如买产业股, 我看了有感而发,以自己的经历来讨论这个问题。
--------------------------------------------------------


首先作者提到过去两年中,房地产价格暴涨。一般受薪阶级,要在吉隆坡购买双层排屋几乎已是可望不可及。

作者提出的看法是:

1. 在屋价上涨之前,屋价曾停滞不少过5年,就以八打灵的屋价来说,普通排屋在四、五十万令吉之间徘徊了最少5年,如今涨至七、八十万令吉,涨幅高达四、五十巴仙。
在过去5年中,建材、地价已上升了一截,再加每年约6%地通货膨胀,建屋的成本恐怕已上涨了四、五十巴仙,故过去两年的屋价涨幅,其实是调整了成本的上升,并不为过。

2. 在购屋者中,一部分是购买屋子作为自己及家人住用的,买进后就不会再卖出;另一部分是买屋作为投资的,这些都是手持多余资金,买得起屋子的投资者,有长期拥有屋子的能力,不会轻易抛售。

但是,另一方面,屋价也不大可能再上一层楼,理由是:

1. 受薪阶级的收入增幅,跟不上屋子的涨幅,买屋与供屋,已非中等收入受薪人士所能负担得起。

2. 租金的上升幅度,跟不上屋价的升幅。投资回酬下降,使买屋子作为投资,已不大合算。

3. 除了收租之外,房屋投资者希望产业增值。但在屋价上升之后,增值的幅度,跟投资额相比,已不具有吸引力。

在真正需要屋子的人买不起屋子,购买屋子作为投资的魅力已递减的情况下,买产业作为投资,已不具吸引力,作为反向投资策略的信徒,窃以为买产业作为投资,此非其时。

上市产业公司的营运作风,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买进地皮,就积极建屋出售,其盈利主要来自出售屋子。

第二类是买进地皮后,就慢慢的发展,他们的理由是屋价不断上涨,慢慢发展,较后兴建的屋子,由于屋价更高,而地皮成本低,故赚幅会更大。

与其积极发展地皮,倒不如放慢发展,这类公司的盈利,往往不如积极发展地皮的公司,但他们所持有的地皮已大幅度增值,每股净有形资产价值,比股价高一倍一点也不稀奇。

第三类是长期拥有房地产的办公楼、购物中心及工厂等,一方面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一方面可以取得产业增值的利益,在上市公司中,雪兰莪实业和怡保花园是典型的例子,这也是所有产业投资信托公司所采的策略。

为什么上市产业公司不重估其地皮?

原来有关当局规定,凡是供发展用途的地皮,都不能重新估值后入账,这就是所有上市产业公司的账目中,供发展的地皮,仍以10年前,甚至20年前的价值入账的原因。

在大马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产业公司,交投活跃及业绩表现标青的公司,其股价已大涨,目前的股价已反映其真实价值。


------------------------------------------------------------


看了以上文章,各位有何想法?其实我觉得买屋子是很个人的事情,就如我必须建立自己的家,所以有必要购买产业。而且长期而言,房地产都是涨价的,是很多大师都认为其中最好的inflation hedge,所以购买自己产业是必须的。


另外,购买你自己的产业你可以向银行贷款,现在贷款甚至可以很Flexible,30-40年,你可以在自己拥有多余钱时将贷款还清,自己调配资金。如果你是购买地产股,你必须将自己的命运交给那些上市公司。公司派息多少你都不能哼声,在地产增值时候,上市公司将它Delist,我们这些小股东又成为提供别人免费资金的傻瓜。


另外,拥有自己房地产,我可以自己决定每个月收取多少租金收入,好过被上市公司鱼肉。
在租户为我慢慢供家20年后,屋子是我的,我可以在退休不够钱用时候将其中一个地产卖掉套现,轻轻松松入袋RM300K,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买产业股(如果那间公司还存在)

1 comment:

  1. 其实产业和产业股,都是不错的投资选择。要选择哪项投资,除了要计算回报,也需要看投资者的个性。我也很喜欢直接投资产业,但我不擅于处理房屋出租的琐碎事,还有怕遇上问题租客,加上常不在马来西亚,结果只好选择投资产业股。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