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7, 2014

超級富豪家族的投資回報率

我們這些中產階級,如果有錢,不是用來買股票,就是用來買自住樓宇,如果再多一點錢,就去買樓收租。以上這些,是中產階級的想法,然而,究竟有錢人的投資方式是怎樣的呢?
我的好幾個朋友,靠着買樓和炒樓賺得了第一桶金的,這些朋友們,都是十億八億身家左右,都喜歡買舖來收租。根據他們的說法:「如果買普通樓,一間值幾百萬,幾十間先至得一億,收租簽租約都搞到手軟,十億貨,點管理呀!」
我問:「如果買豪宅呢?它們和舖一樣,都是一億幾千萬元一間啫。」
答曰:「買舖沒有折舊,不用裝修。如果出租豪宅,連裝修傢俬,隨時一年的租金化為烏有,舖位便沒有這個煩惱了。」

說到眼光長遠,李嘉誠應該最高明,長和系持有眾多基建項目,回報率比物業商場高得多。

至於搞地產最叻的「新鴻基地產」,最重要的資產,莫過於商場和甲級商業大廈:從國金到圓方,夾在維港兩岸,就是「新地」旗下的兩顆明珠。無獨有偶,「怡和 系」旗下有中環的七幢甲級商廈,以及置地相連的大型商場,「太古系」則有太古廣場的酒店、商廈和商場群,包玉剛家族的「會德豐」也擁有時代廣場和海港城。
以上的這些優質地產,當然都有固定的孳息,有數得計,世世代代,永享富貴。不過,地產收益,受着盛衰周期的影響,並不完全穩定,在苦日子時,收益就會很低,就是在好日子時,收租的回報也不甚高。
如果說到眼光的長遠,李嘉誠應該是最高明的,想來會比以上的諸間公司都勝上一籌吧。然而,李嘉誠的「長和系」是持有甚麼資產呢?
答案是在香港、歐洲、巴拿馬等地的碼頭、電訊、水電設施等等的基建項目。這些基建設施,是固定的收益,回報率遠遠比物業和商場收租高得多,也穩定得多。當 然了,在香港這個畸形的地產霸權市場,建商場和甲級商廈,一邊收租,一邊等升值的「新鴻基模式」回報率,也許更勝於「李嘉誠模式」。然而,別忘記,「新鴻 基模式」只是在香港這種畸形的客觀環境,才能如此成功,但「李嘉誠模式」,卻是放諸天下皆準的。
如果論到老牌家族,應該是以歐洲的羅富齊家族,是最佳的例子。
羅富齊家族在歐洲有很多的城堡,都是不出租的,沒有回報,在全世界有很多的森林和礦山,可是從不開採,也沒有回報。羅富齊家族根本不缺錢,也沒有想買的東西,要高回報率,又有何用?
簡單點說,如果一個富豪的投資講求回報率,他的財富其實還未夠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