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October 27, 2014

油價下殺80美元‧黑金業蕭瑟?

國際原油價格近來大幅調整,每桶80美元關口岌岌可危;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原產品之一,油價波動可謂牽一髮動全身,對各國經濟影響深遠,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賴石油收入的產油國,譬如大馬,更是無可避免地迎來更多變數。 據大馬研究推測,若國際原油價格跌至每桶84.80美元水平,政府將無需再為目前每公升2令吉30仙的RON95汽油提供任何津貼。(檔案照)(圖:新華社) 80美元價位雖不至於引發恐慌,卻無疑已逐步逼近警戒線,使投資者神經緊繃。試想,若油價未來進一步跌至每桶70美元、甚至60美元,大馬、乃至全球經濟究竟會變得如何? 為了讓投資者提早做足心理準備,本期《投資焦點》將為各位分析油價進一步調整的潛在衝擊,包括對經濟和馬股的影響,探討潛在贏家和輸家,希望替投資者提供一些實用的參考資料。 油價調整原因 4個月還穩企於每桶100美元以上、且備受看好能守住100美元大關的西德洲輕原油(WTI),過去幾個月突然不斷回跌;當人們普遍察覺油價有異時,油價早已迅速跌破每桶90美元,直朝80美元價位飛奔而去。 原油價從今年6月迄今下跌超過23%,詭異跌幅背後顯然藏有某些原因。綜合分析員和評論員提供的各種解釋,引起油價失足下墜的主要原因,包括: 1.)美國頁岩油革命 早在今年6月中,國際能源署(IEA)就曾在報告中提及,美國掀起的頁岩油技術革命浪潮,預料將在未來數年內顛覆全球油供面貌,目前仍是石油進口國的美國,可望在2020以前崛起成全球最大產油國,及成為石油出口國。 另外,由於產量迅速上揚,美國在40年前落實的原油出口禁令,近來也不斷傳出可能被解除的消息。油氣公司更是一致要求美國政府儘快解禁,並提出諸多解禁的好處,如強化美國經濟,美國政府本身似也有意解禁,但礙於一些組織和機構的反對聲浪而不敢輕舉妄動。 據美國聯邦機構政府問責局提供的資料,解除美國原油出口禁令將增加美國原油產量、降低全球油價和降低美國民眾的燃油支出。有鑑於此,若美國最終決定解除禁令,原油價格或再次面對下壓。 2.)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壓價搶客 過去,中東主要產油國一直透過供求管理來達到穩定油價目的。每當油價急需扶持時,OPEC主要成員國如沙地阿拉伯,往往會透過減產來刺激油價,確保油價保持在理想水平。 然而,由於OPEC內部的利益和意見分歧,各成員國對油價今次回跌,心裡顯然各有算盤,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的沙地阿拉伯,就明確展現了無意減產、並且可接受現有油價水平的態度,讓部份OPEC成員國大為光火。 有評論認為,面對其他地區油供不斷增加,OPEC主要產國或是考量競爭因素,才不願出手扶持油價,因低油價能夠打擊相關投資意願,拖慢其他國家發展油氣業的速度,並且讓OPEC主要產油國爭取更多客源。 3.)需求顧慮 在全球油供積極上升之際,原油需求卻似乎停滯不前,無法趕上供應面的成長步伐,導致原油價更加虛弱。 國際能源署上週二公佈的報告,就調低了全球日均原油需求增長至70萬桶,較原本估計的90萬桶少了20萬,反觀9月份原油日均產量增長則接近91萬桶,期貨分析員就此表示,供過於求現象將導致油價大幅下跌。 4.)陰謀論 陰謀論者質疑,國際油價下跌乃受到沙地阿拉伯和美國的默許,用意在於打擊俄羅斯和伊朗經濟;目前,俄羅斯和伊朗分別有約50和60%收入來自油產,市場估計油價持續下滑將導致俄伊經濟遭遇重挫,這結果正中美國與沙國下懷。 據學者追溯,透過壓低國際油價來達到國際戰略目的並非新鮮策略,如沙地阿拉伯就曾在1985年,將每日200萬桶原油出口量推高4倍,導致油價從每桶32美元跌剩10美元,並造成蘇聯每年損失200億美元,最終黯然解體。 俄羅斯總統普汀早前坦言,俄國財政預算已因油價下跌而面臨壓力,中央銀行已經在研究若油價跌至每桶60美元的對策。 油價會否繼續探低? 《焦點策劃》發現,行內人士大多均不認為油價會進一步下跌,至少目前如此。 油價長期仍看漲 理由是: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中,可望帶動原油需求隨著攀升,這顯示原油價擁有極強的需求基礎作為後盾,從長期角度來看,原油價展望仍然看漲。 科威特石油部長早前就認為,油價將於76至77美元水平止跌,因這已經是美國和俄羅斯生產石油的平均成本;不過,分析員認為美國產油成本其實已在近年來大幅降低,實際成本可能低於每桶75美元,這顯示依成本算出的“止跌點”,或許低於人們的預期。 無論如何,也有分析員不敢排除油價在短期內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因就每桶80美元而言,產油活動其實仍有利可圖,至少不至於虧損,但國際商品暫時性跌破生產成本的案例,雖不多見,卻絕非前所未聞。 “若純粹從供求角度分析,原油確實不太可能跌破成本價,因產油國必然會設法穩定油價,以捍衛自身利益;不過,若其中夾雜了政治和戰略因素考量,則很難說了。” 油價下跌=大規模量寬 在依賴產油收入的產油國因油價大跌而唉聲嘆氣之際,那些長期被高油價壓得喘不過氣的石油進口國,卻難得迎來釋壓的機會;美國花旗銀行分析員直言,原油價大跌或為全球經濟帶來最高1.1兆美元的“意外之財”,效果猶如另一次大規模量寬。 全球經濟或獲1.1兆美元“意外之財” 花旗全球商品研究部門主管摩斯較早前表示,油價下跌將造成其他商品成本下滑,這現象可望讓消費者和企業在1年裡節省1.1兆美元,提振可支配收入和資本開銷能力,促進經濟成長。 目前,美國和中國均是原油進口國,備受經濟低迷困擾的歐盟和日本,同樣對進口原油非常依賴,分析員普遍相信油價回跌,將對這4大先進市場的經濟帶來振興作用。 《路透社》研究顯示,歐盟去年的原油、天然氣和熱燃煤進口開銷合計約5千億美元,其中75%用於購買原油。若原油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下水平,歐盟的能源進口花費可望降至4千250億美元,節省逾800億美元,讓那些過去5年來飽受金融危機折磨的家庭和企業喘一口氣。 儘管有分析師指油價大跌對歐盟和日本而言未必值得慶幸,因這同時暗示兩國央行設定的通膨目標可能落空,惟整體而言,認為歐日將因油價回跌而受惠的分析員仍佔多數,主要因企業和民眾開銷能力增加,才是對抗通縮的長遠之計。 油價跌 對大馬經濟是利是弊? 石油收入佔大馬2013年總收入約30%,且預料佔2014和2015年總收入約25至27%之間,這是否意味國際油價暴跌,將使大馬財務陷入極不利的地位? 對大馬利多於弊 有關這點,分析員的回應是:油價跌對大馬利多於弊! 聯昌研究經濟學家在較早前在報告中指出,若油價保持在偏低水平,大馬經濟料將從中受惠,這主要因低油價有助降低經商成本、刺激市場需求,公共財務狀況也可望因津貼減少而進一步改善。 “大馬雖是區域唯一的原油淨出口國,可隨著過去3年的原油進口逐步增加,淨原油貿易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已從2008年的3.3%,大幅下滑至去年的0.3%,截至今年首8個月更已出現貿易逆差。” 聯昌表示,若政府在明年落實市場定價機制,加上油價保持疲軟,低油價效應將透過新機制被轉給消費者,提昇國民的可支配收入。 政府收入方面,聯昌相信政府的石油收入多少將受油價下滑影響,惟補充無論油價未來走勢如何,石油收入佔政府總收入比重都預料將跌破30%,因來臨消費稅將擴大收入基礎,且國家石油(PETRONAS)支付的股息向來保持穩定。 “節省津貼開銷不僅能達到降低赤字目標,也可強化收入,讓政府把額外資金投入到提高生產力的活動上。” 油價若跌至84.80美元 RON95將無需津貼 據大馬研究推測,若國際原油價格跌至每桶84.80美元水平,政府將無需再為目前每公升2令吉30仙的RON95汽油提供任何津貼。 該行補充,以布蘭特原油每桶100美元作為計算基礎,政府於2015年的總津貼預估達377億令吉。不過,若國際油價下跌10%,政府料能省下21億令吉的津貼。 油氣股宜趁低吸納? 另一方面,分析員認為只要國際油價能保持在每桶70美元以上,對股市的衝擊將不顯著,預計只會對油氣股投資者帶來壓力;不過,若跌破每桶70美元,則可能將在金融市場掀起短期震盪。 分析員解釋,這是由於當油價潰跌、尤其當跌破成本價時,槓桿比例一般相對偏高的油氣公司或面對來自金融機構和債權人的壓力,導致資金週轉不靈,其連鎖效應將蔓延至其他證券和股票,禍及其他投資產品,引起全方位賣壓。 “不是說當油價一跌破成本價時,油氣公司就會立即陷入困境,而是只有當產油活動被認為會在中期內無利可圖、導致相關投資大幅減少時,油氣公司才會遭麻煩纏上,因這行業的固定開銷和資金需求極高,許多公司只要無法達到特定產能使用率,就會面臨營運困難。” 無論如何,對於油價進一步深跌的潛在威脅,部份證券行顯然不太在意,興業研究更在早前報告中強調,只要國際原油保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水平,國油就會堅守3千億令吉資本開銷承諾,繼續替油氣業者提供活水。 “不過,不能排除國油延遲部分開銷的可能性,除原油價疲弱外,國內油氣業者的執行能力亦將被納入考量。” 合約流放緩 恐衝擊未來兩年營收 《焦點策劃》發現,雖然油氣股早前大跌讓一些分析員高喊“趁低吸納”,一些證券行也持續唱好油氣業前景,卻無法掩飾投資界對油氣合約流量可能放緩的顧慮,海外業者帶來的競爭,更讓一些分析員坦言油氣業展望藏有不明朗因素。 其中,大馬證券就擔心合約流放緩可能衝擊油氣業者未來兩年的營業額和盈利前景,尤其是本地上游業者,加上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決定將油氣領域評級下調至“中和”。 出於對領域的憂慮,大馬研究下調了海事重工(MHB,5186,主板貿服組)及環境海事資源(ALAM,5115,主板貿服組)2016至2017財政年財測,前者遭調低11至13%,後者則被調低5至10%,國油氣體(PETGAS,6033,主板工業產品組)的投資評級亦被下調至“持有”。 興業研究也在本月初發佈的報告中,直言油氣領域缺乏短期催化因素料導致油氣工程期展延,未來領域上揚空間受限,尤其在成本增加、工程複雜性、長期需求及原油價格不穩定等利空陰霾籠罩之際。 油氣領域評級下調至“中和” 此外,興業也認為大馬油氣股估值高於海外同儕,但盈收基礎及市佔率卻明顯低落,估值方面的溢價料無以為繼,決定調低油氣領域評級至“中和”。 過去兩個月,興業因訂單填補進度緩慢、資產使用率偏低等利空,決定下調3隻油氣股評級至“中和”,遭殃的包括貝利賽(PERISAI,0047,主板貿服組)、睦興旺工程(MUHIBAH,5703,主板建筑組)及達雅集團(DAYA,0091,主板貿服組),海事重工更從被降級至“賣出”評級。 興業還下調5大油氣服務領域中的4項服務至“中和”,包括浮式生產儲油船(FPSO)、鑽井、服務製造和下游石化業務,僅維持擁有國油需求撐腰的探勘及生產服務“加碼”評級。 結語: 油價走勢本來就難以預測,就連大型油氣業者和最專業的分析員,也無法準確測中油價未來究竟會漲還是跌;能肯定的是,在各種不明朗因素面前,油氣股投資風險確實已悄悄升高。 因此,投資者與其浪費時間在推測油價走勢,不如同時考慮油價反彈和繼續下跌的潛在影響,並根據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調整油氣股投資組合,以免過度曝光於油價波動風險之中。(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報道:李三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